爱看书吧

正文 第49章 举手之劳(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一路走走停停,车队在第五天上午的时候进了零州府城。

    邱神医决定在此处住一晚再走。

    大夏的府城相当于后世的省会,相比青州县自是要繁华富庶的多。

    城门巍峨高大,街道平坦宽阔,店铺鳞次节比,行人往来如织。

    蒋禹清甚至看到好几个头戴帏帽的女子结伴逛街,想来这些都是大家闺秀了。

    车队拐过几条街,在一间装修豪华的大型客栈前停下。

    掌柜和小二立即迎上前来,招呼他们进里头坐下。

    打前站的早已经包下了这家客栈,打点好了一切,凡事无需操心。

    吃过饭,邱神医问蒋禹清可要去附近走走,蒋禹清想了想,左右无事,走走也行。

    问了掌柜的,这周围可有甚好玩的地方。

    掌柜的道,离这条街不远的地方有座有道观,名清华观。

    那观中有一片碑林,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留。

    此外,观中还有七口天然喷泉,名七星泉。

    泉水常年喷涌不断,味道清甜甘洌,也是我们零州府城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客观们若是感兴趣,或可前去一观。

    蒋禹清对那什么碑林之类的没兴趣,但是对这七星泉可是好奇的很。不知同她灵境里的灵泉相比怎么样?

    小徒弟即对那道观感兴趣,邱神医自是要带着走一趟的。

    一行进了道观,便有小道童领着先去了三清殿。

    蒋禹清当阿飘之时,超渡自己并给予她最大机缘的便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长。

    因此,她对道家的祖师神明,格外的有好感,磕头的时候也分外虔诚。

    离开三清殿时,还捐了一百两银子的香火钱。

    同时也收到了观主赠予的一枚平安符。

    蒋禹清将这枚平安符贴身收好,不为别的,这是她的宗教信仰。

    从大殿出门左转,绕过一片斑竹林,就是一条曲折婉延的长廊。

    红漆立柱,彩绘镂雕的斗拱,十分壮观。

    历代名家的书法碑刻便林立在这长廊里。

    篆、隶、行、楷、狂草,瘦金,各种你能想象得到的书法字体都能在这里看到。

    蒋禹清虽兴趣不大,但既然来了,自然也是要好好的欣赏一下的。

    不然,换到后世,少不得被人圈起来好好的收一波门票才能进。

    小团子看得认真,冷不防一个年轻的女声嗤笑道:“小丫头你认字吗?就搁那装模作样。”

    蒋禹清偏头看了一眼,见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长的倒是挺好看,只是削薄的嘴唇,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尖酸。

    这样的人,自不必理会。蒋禹清从她后面绕了过去,走到了前面继续欣赏。

    那姑娘见蒋禹清不理她,颇为恼怒,伸手便去拽她的后脖领。“喂,小丫头说你呢,你聋了?

    蒋禹清早有防备,小身子往旁边一偏,那姑娘拽了个空。她转头怒目而视:“你干什么?”

    邱神医也看到了这里的不对,走上前来冷着脸喝道:“你是哪家的姑娘,怎的这般不知礼数。

    再欺负我家孩子,老夫少不得找上你家门去说道说道!”

    那姑娘的两个丫鬟怕她惹出事来,回去不好交待,忙上前相劝:“小姐,时候不早,咱们也该回去了。否则,叫夫人知道,又该责罚你了。”

    那小姑娘闻言,看看冷脸的蒋禹清,又看看对她怒目相视的邱神医,不知想到些什么,愤愤的转身走了。

    莫名其妙的神精病走后,蒋禹清也没了参观碑林的兴致。

    请了小道童带路,径地往后头的七星泉去了。

    这七星泉果然名不虚传。

    七口泉眼排成一个大勺子,分布在两亩见方的平地上,突突往外冒水。

    与前世她见过趵突泉有异曲同工之妙,十分壮观。

    此处除了来参观的游客,还有许多挑着桶前来打水的附近的百姓。

    师徒俩寻了一个清净的出水口,轮流捧了水喝了,果然清甜甘洌十分好喝,但与她的灵泉相比,还是……没有可比性。

    蒋禹清在观中玩了许久,回到客栈时,天已经擦黑了。

    众人吃过晚饭,简单的洗漱过后,便睡下了。

    次日,天阴沉沉的。

    车队刚出城门就下起了雨,好在雨势不大,勉强可继续前行。

    春天的雨,又绵又密。是农人的希望,于旅人来说,却不那么友好。

    即使穿着蓑衣,一天走下来,骨子里也浸透了的寒凉。

    故而,晚上一到客栈,邱神医就拿了一包药吩咐煮水,给大家伙分发下去,驱寒驱湿。

    从那天以后,都是连日的阴雨。路也变得格外的泥淋难行。

    蒋禹清闷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绵绵的雨幕,总觉得自己就像路边的草丛一样,湿的快要长蘑菇了。

    路过一片儿狭窄的山坳时,车队突然停了下来。

    探路的羽林卫来报,前头有辆马车陷进泥坑里出不来了,邱神医忙让人让前帮忙。

    没过多会,一个嬷嬷打扮的中年仆妇打着伞过来道谢。

    “奴婢是前头济州府陈家的仆妇。

    今日多亏了贵府施以援手,我们的马车才得以继续行走。我家小姐特地让奴婢前来谢过贵府的高义。”

    邱神医道:“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这雨势越发的大了,需得赶紧上路才好。”

    那嬷嬷点头称是,再次道谢过后,便告辞离去。没过多久,车队又重新上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