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百骨刀之九州旗免费阅读 > 正文 第四百八十六章 嵩山四

正文 第四百八十六章 嵩山四(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

    将军柏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嵩山碑刻,作品多达2000余件,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历代的大书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宝。

    嵩山最大的碑刻为现存于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此碑为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刻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二月,碑高9米,宽2.04米,厚1.03米。此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碑制宏伟,结构紧凑。碑首分三层,上层为双狮戏珠,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起着平衡碑顶重心的作用,使碑身牢固稳当。碑首的中层比上、下层和碑身都要宽大,四面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从上往下逐渐收缩,略带弧形,上面是祥云浮雕;碑首的第三层上下平直,正面中间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有双龙飞舞浮雕,两侧是麒麟浮雕。碑身刻《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隶书25行,每行53字。碑阴刻有宋熙宁辛亥张琬等名家题名,欧阳永叔和游人的题记则撰于碑的背面和两侧。碑座为长方形,四面刻有石,前后各三个,两侧各两个,共十个。每个内有一尊浮雕武士像,一手高举扬舞,一手抓住动物,有鱼,有蟾,有蛇,各像不一,但都鼓目凸腹,开档丁字步,或作对阵欲斗姿势。这座碑刻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中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也是现存最大的唐碑。

    禹王庙遗址在登封老城区东关,为明代登封知县傅梅所建。傅梅认为登封为“圣王过化之所”,“大禹功在万世”,即将乡民为其建的生祠改为禹王庙,并“以益配之”,“每岁添设春秋二祭,每祭用银三两”,以“表章前烈崇报功德”。

    大禹神篆在古籍上记载在嵩山玉女峰上,有七个大篆字,人莫能识,传说为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五岳勒石铭记时留下的,现已无迹可寻。

    启母冢位于告成镇冶上村。《帝王世纪》载:“阳城有启母冢。”今人多称毛女冢。

    古阳城陈列馆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和观星台毗邻。原为hEN省文物研究所登封工作站,现归登封市观星台文物保护管理所管理。陈列馆主要展出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和阳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夏朝到东周时的石器、陶器、骨器、青铜器等。

    道统祠在嵩阳书院,供有帝尧、大禹、周公半身像。后壁绘有帝尧巡狩、大禹治水、周公测景三幅壁画,描绘了他们在嵩山地区活动的情况。道统祠和先圣祠一样同为嵩阳书院祭祀的主要场所,是大禹被列为儒家先圣的有力证据。

    焦河,村名,位于登封市中岳街道办事处,相传大禹治水时,嵩山东溪的蛟龙曾帮助颍河恶龙和大禹交战,大禹最终杀死了它们。后人就称这条河为蛟河,现经演变而称为焦河,焦河沿岸的村庄也就称为一溜焦河。

    石簸箕位于登封大冶镇阳城山(马岭山)下的东施村,为一石底大坑,形若簸箕,故名。相传大禹治水时为制服为蛟龙助战的独角龙,而独角龙藏在阳城山下的一个深潭里,大禹就用神斧将潭壁砍开一个口子,将潭水放出而杀死了独角龙。

    沁水,村名,位于登封市大冶镇北部,相传这一带原是一个大湖,大禹治水时化为和尚调动民众积极性,劈开秦五龙,将湖水排出,因此地泉水外翻,当地人称为“外沁”,故名沁水村,村里的小河也就称为沁水河。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