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免费阅读 > 正文 第4章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正文 第4章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河,一名高平水,其下复有山河。”山河上搭建的桥就叫“山河桥”。

    据有关记载,历史上山河桥曾经历过三次较大的修建。随着修建也就产生了跷越桥、天坐桥、天生桥、钻洞子等多个名称。

    这里水流太急,在建材工业落后的古代,既没有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也没有钻孔机等施工设备,河中无法建桥墩。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用一种奇特的桥梁结构,突破了这个难关。这就是《道光续修中卫县志·关梁》记载的我国古代建筑中斗拱式的“层层递出”的结构。先用石头在两岸垒砌阶梯状的基础,每层压一排方木向河心挑出,待到相距10 多米时,再搭上一排巨木作为梁,然后铺面板,做上栏杆,一座木桥便建成了。这是个奇迹!因此这个桥又叫跨越桥。

    这桥后来因暴发特大山洪,被上游冲下来的木料阻塞摧毁。

    抗日战争时期,中卫成了货物运输的一个枢纽中心,河运发达催生了莫家楼商业的繁荣,也需要在黄河上搭桥。民国27 年(19 年),当时有名的水利工程设计师苏芳设计,他实地勘察,发现泉眼山清水河峡谷河床有阶梯状断层落差,他在第二道瀑布上动起了脑子。原来,这道瀑布的最前沿有一道隆起的河床岩石,长30 多米,宽5 米,形似“横墙”。如果在”横墙”底部的中央凿一个大圆洞,成为泄水的桥孔,“横墙”的顶部凿平,使之成为路面,上可行车辆,下可导流河水,便是一座天然石桥。经反复研究,他提出了凿石洞为桥的设计方案。历时8个月,开凿了一个巨大的石洞。桥长434 米,桥宽42 米,桥面浑然一体,无裂缝,桥上过人、畜、车辆,桥下泄流河水,形似天然石拱桥。又创造了桥梁建筑的一个奇迹。有诗赞曰:“人行梦魂绕,车过闻怒涛。世路再维艰,夺得天工巧。”

    解放后,随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一个能通行汽车的桥梁,山河桥的第三代是“水泥桥“。令人惊奇的是这座现代化的公路大桥,桥基竟然坐落在原山河桥桥面上,桥上建桥,两桥合一桥,成为建桥史上的独创奇迹。

    这座桥不仅创造了建筑上的奇迹,也是中卫和中宁分立和合并的一个历史,也是一个县变成两个县的30年河东,40年河西。

    在1933年以前,中宁属于中卫县,后来民国政府任命马鸿逵为中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是个有野心的人,认为宁夏地盘小,只有9个县也太少。遂将中卫分为二个县,提出了以山河桥、胜金关为界东西分县的方案,于是把宁安堡从中卫县拆分出来单独成县,因为治所设在宁安堡,所以,取中卫县的“中”字,宁安堡的“宁”字为县名,就这样,“中宁”这个名字产生了。

    山河桥是原中卫县与中宁县的县界桥,西距中卫城区44公里,东距中宁县城155 公里。位于黄河南岸,隔河与胜金关相望。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市。

    2004年,设立市,中宁县划归市。

    喜欢陪你一起忆乡愁请大家收藏:陪你一起忆乡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