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免费阅读 > 正文 337:一个人用一生的时光,做一件事

正文 337:一个人用一生的时光,做一件事(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337:欲读书为学,有成则仕于王朝!

    与此同时。

    画面上,两军正欲交战。

    沙尘滚滚之中,几乎看不清人脸,而苏晨的声音,更是在这时响起!

    朱元璋率领大军赶到洪都,洪都之战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

    好在朱文正和邓愈也是铁血男儿,愣是创造了奇迹,挡住了陈友谅。

    陈友谅见朱元璋的援军赶到,于是移兵鄱阳湖,双方展开决战。

    鄱阳湖之战。

    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超过80万,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康郎山,陈友谅舰船高大,占尽优势,朱元璋连续兵败,损失20多名将领,形势非常危急。

    朱元璋大急。

    忙向刘基问计,刘基分析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最终向朱元璋提出一个方略,刘基的方略比较长。

    大致意思是:把大军驻扎在湖口,然后出兵把鄱阳湖周边五个县城的粮食全部抢光。

    因为陈友谅的兵马是朱元璋的三倍之多,他的粮食最先消耗完,待陈友谅粮草紧张之时,他必然急于求战,到时候朱元璋只要拖个十天八天,陈友谅必定军心大乱。

    朱元璋认为此计甚妙。

    于是按照刘基提出的方略执行,果然一切如刘基所料,陈友谅粮食不多,带兵到南昌抢粮,不料朱元璋早就让侄子朱文正在那里伏击。

    《明史纪事本末》云:

    友谅食尽,“二九零”掠粮于南昌,朱文正遣人燔其舟,势益困!

    陈友谅断粮,力求速战速决,朱元璋却严守湖口,最终陈友谅军心溃散,陈友谅在兵败后出逃,被流矢射中头颅,死在了湖面上。

    鄱阳湖之战的胜败因素很多。

    例如陈友谅骄傲自大、朱元璋妙用火攻等,但归根结底,刘基的谋略还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之战是元末的转折点,其意义不亚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

    从此之后。

    江南诸雄再无力和朱元璋抗衡,朱元璋统一江南,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刘基在这场打仗中奇谋百出,因此朱元璋评价刘基:

    “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

    其实。

    刘基不仅在战略上帮助了朱元璋,在细节上,还救了朱元璋一命。

    根据《明史·刘基传》记载:

    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徙别舸,坐未定,飞礮击旧所御舟立碎。

    意思是。

    朱元璋正在船上督战,刘基在身后大叫不好,连忙催朱元璋换船,朱元璋刚换到另一艘船上,之前的船就被陈友谅击沉了。

    古人云:功高不过救主,计绝莫若断粮。

    鄱阳湖之战,刘基把这两样都做了。

    实际上,刘伯温有张良之才,存魏征之心。

    《明史》云:

    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开始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在这一过程中,刘基也发挥了作用。

    公元1367年。

    朱元璋开始为登基做准备,这时,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刘基被任命为太史令。

    打天下时,刘基是张良,治天下时,刘基摇身一变,变成了魏征。

    这一年。

    朱元璋命刘基制定法度,刘基给朱元璋上奏,劝朱元璋不要滥杀,为此,朱元璋赦免了好几次囚犯。

    《明史》云:

    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

    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意思是。

    朱元璋做梦,想要杀掉一批囚犯,醒来后,刘基告诉他,千万不能杀,这个梦是获得土地和百姓的征兆。

    三天后,汤和的大军收复海宁,朱元璋大喜,立即将囚犯交给刘基,让刘基将他们全部释放,并且拜刘基为御史中丞。

    《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刘基对百姓以“仁”,对官员则恰恰相反,他要求官员严以律己。

    1368年正月,朱元璋正式登基,任命刘基为御史中丞。

    刘基性格耿直,嫉恶如仇,不管是王公勋贵,还是底层小吏,刘基都刚正不阿,察之细微。

    《明史》曰:

    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

    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置之法,人惮其严。

    可见。

    大家对刘基都十分忌惮。

    当时。

    有一个叫李彬的人,此人是宰相李善长的亲信,担任中书省都事,此人贪污受贿。

    李善长多次为李彬说情,希望刘基放过此人,刘基不听,坚持将李彬下狱问罪,并且在祭坛下公开杀掉李彬。

    这件事。

    虽然体现出了刘基的刚直,但他“由是与善长忤”,从此得罪了李善长。

    不久后。

    刘基便迎来厄运,李善长为了报复刘基,迅速组织党羽弹劾刘基,说刘基在祭坛下杀人,是对天地大不敬。

    《明史·刘基传》云:

    帝归,愬基僇人坛壝下,不敬。诸怨基者亦交谮之。

    会以旱求言。

    ……

    帝纳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

    会基有妻丧,遂请告归。

    因为刘基得罪的人太多,群臣群起而攻之,一时间,刘基成了众矢之的。

    不巧的是,当时天下大旱,朱元璋命刘基求雨,结果没有成功,朱元璋大怒不已。

    刘基为了避风头,借着妻子去世,告老还乡了。

    刘基虽然高老,但他仍兼济天下。

    临行前。

    他劝朱元璋不要在凤阳修建中都,说那里不适合建都,朱元璋因此非常不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