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大明第一武夫免费阅读 > 正文 第153章 大明的科学家

正文 第153章 大明的科学家(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登州横山庄园。

    已经回到横山庄园半个月的朱云飞,除了去了1趟长山岛外,最近十天都在庄园内。

    白天的朱云飞,基本上都在军器局,与毕懋康、毕懋良、大匠师谢文甲,研究改良臼炮。

    臼炮的特点就是射角大,初速较低,属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

    其射程最高只有5百米,但因为口径打,射击的弹丸火药威力巨大。

    大口径的臼炮,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炸毁城门所用。

    而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在后来发展成为迫击炮。

    臼炮始造于大明洪武十年,因为口径大,威力强,被命名为轰城炮。

    这也是大明建造的第1款大型火炮。

    近来朱云飞在军器局,与毕懋康和谢文甲,主要是研究改良臼炮,也就是迫击炮的雏形。

    小口径的迫击炮,虽然威力不大,但易于携带,随时随地能够构造火力。

    1旦研究制造出来,将会大大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多日的研究协商,却并没有获得多少进展。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炮弹问题,小口径的弹丸炮弹,威力形同炮仗,属于鸡肋至极。

    但要用朱云飞提出的圆锥形炮弹,技术根本达不到。

    虽然受制于科技技术问题,但朱云飞提出的弹药形状,却给毕懋康和谢文甲,打开了1扇窗户。

    对于这些火器专家来说,每1次的灵光乍现,都可能1次科学的蜕变。

    “我听说西洋人汤若望,精通火器研究,若能够请到此人,也许能够解决弹药技术问题。”

    1连多日的研究,毫无进展,朱云飞虽然没有泄气,却多少有些受打击。

    “汤若望在京城,这些年怕是日子也不好过吧。”毕懋康还真认识汤若望,对于那个西洋大胡子,他也是颇为同情。

    “不过,我到认为在器物方面的研究,我大明还有1人,不逊色汤若望。”

    不等朱云飞询问,毕懋康继续说道:“此人便是宋应星,他著作的《天工开物》我有幸读过,可惜都是印刷本。”

    “而且在搬家途中,已经遗失,不然我非得推荐将军读读不可。”

    “宋应星,我倒是有所耳闻,不知道此人如今在那里呢?”明末有两大顶尖科学家,1个是徐光启,1个是宋应星。

    宋应星著作的《天工开物》,更是被称为影响世界的科技著作。

    “十年前,我与他在南京有过1面之缘,后来听说他辞官归了故里,从此却是没有听过此人消息。”

    说起宋应星,毕懋康也是满脸崇敬,这是1个科学家,对另外1个科学家的敬服。

    “可惜,若能与此人见上1面,人生无憾啊。”朱云飞在后世还真看过《天工开物》,但那都是装订版,当时也就是好奇翻了翻,并没有记住书中内容。

    在军器局这些日子里,朱云飞也不是没有收获。

    因为他的先进理论知识,他提出的煤炭淬炼炼钢铁,提升火炉温度,以及改良模型,浇筑铁汁方法。

    还是大大提升了军器局的效率。

    加上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军器局的生产效率。

    还有工匠日渐熟练的技术,到如今军器局,每天已经能够制造出4十支燧发火枪。

    1把燧发枪的生产,所需费用为3贯钱,相比起刀枪剑盾来说,费用高了1倍不止。

    而1门红夷大炮的费用,更是高达5百贯钱。

    随着铸炮和枪支的制造,军器局的投入,必然是个无底洞。

    虽然费用高昂,但朱云飞却知道,这笔钱不能省。

    好在他手中现在掌握了,1家山东最大的钱庄,还有肥皂作坊、织布作坊。

    还有马丁科尔斯率领的海上贸易船队,军器局的经费,他倒是不愁。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还有马丁科尔斯率领的海上贸易船队,军器局的经费,他倒是不愁。

    在军器局忙了1天,刚准备回家的朱云飞,曹明匆匆来报。

    “将军,济南送来密信。”朱云飞拆开1看,随后把信笺投入火炉之中。

    “你去准备1下,明早回济南。”

    “遵命。”曹明拱手而退。

    “毕大人,济南发生了民乱,卫藩台被乱民打死在衙署,现在曾军门去了京师述职,我们得回济南主持大局去。”

    朱云飞神色凝重的说道。

    “卫周胤被乱民打死了?”毕懋康1脸震惊,1个正3品的右布政使,竟然被乱民打死在衙署,这事他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