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漱梦实 > 正文 第39章 新选组的枪炮部队的人才市场【5200】

正文 第39章 新选组的枪炮部队的人才市场【52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时过境迁,桂小五郎已离开江户,返回故土,并且就此了无音讯。

    倒是斋藤弥九郎仍一成不变,尤其是他的那对眼睛,依然神采飞扬,毫无老态。

    青登算是发现了,像桐生老板、牧村老大爷、斋藤弥九郎这样的人老心不老、精气神健朗得诡异的老人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眼睛都很亮,仿佛有不灭的烛火寄宿在他们的眸中深处。

    绝大部分的老人……尤其是在饮食不健全、医疗不发达、卫生理念欠缺、40岁就能自称“老夫”的时代里,当人上了年纪时,眼里总会多出一股说好听点是“乐天知命”,说难听点就是“丧失冲劲”的暮气。

    实话讲,青登很尊敬、同时也很羡慕斋藤弥九郎这样的生活态度。

    他希望等自己年老了之后,也能像斋藤弥九郎一样老骥伏枥。

    论年纪,今年已65岁的斋藤弥九郎是江户目前仍存活于世的、年数最高的大剑豪之一。

    “三大道场”的三位头牌——“技之千叶”千叶荣次郎、“力之斋藤”斋藤弥九郎、“位之桃井”桃井春藏——三人中,就数这位老者最富传奇色彩。

    宽政十年(1798),斋藤弥九郎出生在越中的一个贫穷的乡士之家。

    13岁时,在一个油作坊里帮工。

    15岁时也不知是脑子里的哪条神经抽了,突然想当个伟大的学者,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一路帮人搬运行李挣饭吃,经过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江户。

    他到幕臣能势佑之丞家里作侍从,白天工作,晚上学习。

    能势佑之丞被斋藤弥九郎的勤奋打动,资助他去学剑。

    就这样,斋藤弥九郎的人生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近20才学剑,此前从未接触过武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年纪才来习武,已然晚矣。

    然而……他仅用了数年的时间,就成为了神道无念流的著名道场:击剑馆的师范代。

    文政九年(1826),他开设了自己的道场——即练兵馆。

    有不少名剑客只是剑术足以称雄一方,其他方面则才能平平、不闻不问。

    弥九郎则完全不同,他勤劳肯干,在经营方面手腕也非常高明。

    白手起家的他,凭着出色的经营才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将练兵馆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江户最强的三座道场之一。

    “黑船事件”爆发后,他深刻地感悟到:“当今世界,需要的不再是刀剑,而是大炮!”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将练兵馆交给长子斋藤新太郎。

    自己则另外在代代木买了3000坪(9918平方米)的土地,和门人们一起练习建造炮台,兴致勃勃地开拓新事业——这时,他已快60岁了。

    年纪越大的人就越容易有思维惯性,也就越难以接受崭新事物。

    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包括如今的开明派——都觉得西洋人都是未开化的蛮夷,战舰大炮不过尔尔,只要贯彻武士之魂,就没有无法战胜的敌人。

    身处这样的大环境,身为黄土都快淹没脖颈的老人,斋藤弥九郎却能敏锐看出刀剑之流已经过时,并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为之奉献了大半生的武学、事业,改换一条自己此前从未涉足过的新赛道……心性之豁达、胸怀之开阔,令人深感佩服。

    更让人钦佩的是,在以如此高龄学习陌生的理工科知识及近代军事学后,居然还能把这项新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在代代木,每天都能听见斋藤弥九郎带领他的一众门徒学炮、操炮、用炮,卓有成效。

    据悉,幕府接下来准备在品川御台场建造江户湾防卫用的炮台,将委任斋藤弥九郎担任测量和监督的任务。

    从剑术到炮术,从剑馆到炮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