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沙枣树林 > 正文 第13章 敬畏天地,不欺鬼神

正文 第13章 敬畏天地,不欺鬼神第1页/共1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13,敬畏天地,不欺鬼神

    前面说的凶宅,鬼路鬼桥,张兴和狐狸精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的神秘现象,如北山乱石岗里的坟头,荒草凄凄,村口游动的鬼火,狗叼着一只死婴蹑着在黑夜穿行,老槐树下,影影绰绰,隐隐约约,似乎是冤死鬼、吊死鬼、野鬼们在聚会,村头凶死的小媳妇在马路边停尸三天,村后的二楞子跳水淹死,身上盖着草垫,在桥头放了五天,二道湖的狐狸精,等等。似乎村子的每个角落都有死者的阴影,到处飘荡着凶鬼恶灭。

    听着这些故事,看着天空的星星一眨眼一亮闪的,好像看着村里的人和事,夜青幽幽的,好像里面藏着许受东西,墙上冒着黑烟的小油灯一闪一闪,似乎夜里神秘起来了,怪害怕的。那时候因为年龄小,脑海里浮想起一桩桩恐怖的景象,我经常吓得不敢走夜路,晚上不敢出门。

    神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秘的力量?鬼怪又是何物?又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其实这是一种愚昧无知和迷信思想下产生的产物。过去农村人大多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什么科学和文化知识,对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穷和富,健康和疾病,平安与不幸,他们理解和解释不了的时候,总是从神秘主义角度出发,尤其是冬天,雪下得厚了,村人闲了下来,一个个坐在灶火边儿或是挨着炕的炉火上面,一个人想心事或是几个人扯闲话,没话可说时,就说些鬼怪神狐故事,这样既打发了慢慢冬夜,又觉得有趣好玩,以这样的方式代替枯燥寂寞的夜生活。

    另外,这是过去生产力落后,人们在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尊重自然,敬畏天地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迷信,生活节奏慢,恋着自己的窝不愿离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一个村庄生活得久了,就成为村庄的一部分,像老黄牛一样,走得慢,吃得慢,行动全慢了下来,还要回味,反刍倒嚼,细嚼慢咽,把过去、现在、未来经常反复嚼,时常看到一些老人,在南墙根底下,晒着太阳,讲村庄一些老掉牙的故事,说一些熟悉又熟悉的人、物、事。心理上总觉得还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对活着的人有很大的影响,敬之是庇护,反之是威胁。按照村里的说法,人若要是把它们伺候好了,大家就都相安无事,赐以小福,如果有一点疏漏和不敬,它们就让人受灾受难,以示惩罚。

    因此他们敬畏天地,还创造了许多祭祀神灵的宗教节日。

    中卫这个地方,人们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老百姓普遍“敬天地,怕鬼神”

    腊八这天,男人们在这天夜里要起得比鸡还早,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寓意为要挑回一年的好运气;女人则提早动手,用米、面、花豆、扁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可口的“和和饭”,也叫“腊八饭”,以期盼来年五谷丰登。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祭灶神,,家家杀猪宰羊,把旧灶神像取下,换成新的。灶神左首是坐骑,右首是一侍者抱粮禾,脚下伏着牛、马、羊、鸡、犬、猪六畜。灶神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横额为“一家之主”。祭过神,便将旧灶神像和灶马子烧了,纸灰送出院外,将糠麸、谷草、清水一路洒出院外,就算是把灶神送上天了。

    “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临到大年三十,大人娃娃都要剃头,一则是讲究卫生,二则寓意除旧去陈。

    大年初一有不出门的讲究,各自在家里给神明、祖先立牌位磕头。我是小时候记忆起,每年过年,父母在院子里,对着天堂、先祖、山神、土地等神龛顶礼膜拜,再端起饺子或是馒头,让自己男人或孩子帮着放了鞭炮,双膝跪下,把碗举过头顶,嘴里喃喃说着什么。跪了三个响头之后,再起身,离开前还要深深地鞠一个躬。

    大年初五家家户户早上吃干饺子,叫作“填穷坑”。各商店、字号放鞭炮开门。农家套车赶牲口到郊外转一圈,称作“出行”。从这天起,农器家具启封使用,戏园子鸣锣开唱,开台戏为《回荆州》,也叫《龙凤呈祥》,图的是吉祥如意。晚上,举行送神仪式。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

    旧时中卫宗教活动也很多很频繁,如“转灯台”“走金桥”“接牌位”“祭河神”“放河灯”“抬神楼”“吃舍饭”……

    对这些东西,村庄人们深信不疑。几百甚至上前年以来,村庄的祖祖辈辈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延续至今的。

    一代又一代人生活在这个地方,老人们看一本正经的样子,孩孑耳濡目染,也就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一代传一代,神秘的气氛越来越严重。

    喜欢陪你一起忆乡愁请大家收藏:陪你一起忆乡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