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沙枣树林 > 正文 第112章 少年如花当绽放

正文 第112章 少年如花当绽放(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少年如花当绽放

    《西游记》颇受欢迎的一个原因表现在猴子天真活泼、喜欢玩儿、喜欢找乐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性格上,这种性格反映出的正是带有人类原初本真特色的健康的精神状态——童心。“我们为什么喜欢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没有成人世界的复杂,他们因为单纯而可爱,因为单纯而快乐,这种快乐对于我们成人世界来说难能可贵”——周先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孩子们一天到晚也很忙,但他们只为快乐而忙。他们耽于游戏,也能遵守游戏规则;他们善于把垃圾场打造成游乐园,他们没有玩具也能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也不会计较结果。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那颗纯真的童心。所以,人们总是称那些快乐的人“童心未泯”。哲人说,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把简单变成复杂的过程。成年人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游走于正确与错误之间,疲于奔命,牵扯纠缠,最终不免迷失在滚滚红尘,失却纯然的本性。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怀有童心,只是名缰利索和各种“角色意识”让我们习惯了紧绷着脸,故作正经,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久而久之,除了身心疲惫,还会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虚伪。

    明末大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意思是说,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人不该有童心,就是认为人不该有真心。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有人认为,保持童心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不成熟。其实不然,一个人到了成年乃至老年以后,还能拥有纯净的童心,反而是成熟进而超脱的最好表现。人不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可以永远拥有童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对生活保持着激情与乐观。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大选,鲜为人知的是,每次大选,差不多总有一万多人会把选票投给一只虚拟动物——米老鼠!这些拥有选举资格的成年人并不是存心捣蛋,而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也不难理解,《西游记》不就是个神话故事吗?跟小孩子们看的动画片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完了还要相互比较。由此看来,美国人给米老鼠投选票,是人类向往快乐的普遍印证。

    人们肯定会说小孩是“冒傻气儿”,然而事实证明,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年少时甚至成年后都或多或少地冒过“傻气儿”,甚至超乎想像。

    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我们还应该像孩子一样,学会忘记,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记性”“屡教不改”“记吃不记打”,昨天学的滚瓜烂熟的知识,睡一晚上就全忘了;刚刚提醒过的事情,五分钟后又犯了……家长们总是为此头疼不已,其实我们前面说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急不来。另外,家长们也往往想不通,怎么这孩子上一秒还哭得昏天黑地呢,下一秒就破涕为笑了?五分钟前还对父母恨恨不已,现在又和父母撒娇了呢?其实,这正是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的地方。哲人说,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没错,人生就像一场长途旅行,沿途有风景,也有崎岖,虽说往事是一笔财富,但有些故事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人生就会过于负重,前路势必难行。

    忘记,不仅能对自己好一点,也是一种难得的品格。

    孩子的这些特点,恰好是自然天道。一声啼哭,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人世,一片欣喜欢笑,满屋的长辈迎接新一代,庆祝后继有人。婴儿时期的摇篮,幼童时期的咿呀学语,疏狂少年自立确立,经历幼儿期(1-6岁),进入童年期(6-12岁),接下来进入少年期(12-18岁)——生命之舟扬帆起航的最初之时,少年期也叫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称“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