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沙枣树林 > 正文 第116章 老年的求生向死

正文 第116章 老年的求生向死(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老年的求生向死

    “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三毛如是说,我还未老,却写老年感悟这样一个话题,正是这种心态,选择认真地老去。唐代刘禹锡《答乐天见忆》:“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偏伤朋友尽,移兴子孙间”。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个人在一天中会失去昼夜24小时,每个人走过少年,青年,壮年,必然会老去。少小冀盼成熟老成,真到秋尽,遍地潇潇荒叶时,人们大多都不愿老,很在乎老,希望永葆青春,自古以来,多少皇帝求长生不老的仙方,食尽灵丹妙药,都无力回春,何况平常百姓,怎样老去,是一种智慧,应重视生命旋律中的每年、每月、每日、每时。

    每天都有人出生死亡,生生死死,永远不会停息。你我只是生命音乐中的一段音符,不该惧怕死亡,因为那是无法改变的规律,同时也得热爱生命,因为那是我们的责任。佛语云:今世前生,因果循环。然而,人并没有前世,亦没有转世,只有今世。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阐述的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许多人喜欢算卦,算自己前世是什么,来世又做什么,这有什么意义?本不存在的前世和转世,算出来也不过是个玩笑。如果那些算卦的可以算出自己转世是富贵之人,今世又何必还靠着摆地摊卜卦为生,城管来了,就吓得鸡飞狗跳?清代顺治帝做诗:“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本来就是充满了未知,为何要对那些不了解的东西恐惧呢?坦然地面对生活,它变不会如你想象中那样可怕。

    有位禅师坐禅论道,向弟子提问:“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弟子们云遮雾绕不解其意,禅师突然冒出一句,“日日是好日”,即“天天都是好日子呀!”

    其实,天地洪荒,日月旋转,人间春秋,无不是在年、月、日,时中完成的,人生百年仅5个二十年而已,分求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五个小段落,六十之后离开了工作岗位,时间富裕了,空间广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脱离了单位,社会的约束,思索人生的真谛,感悟生活的意义,品尝幸福、快乐的价值。

    最高远的是天空,最博大的是海洋,从溪流叮当,到大河浩荡,水在溪沟、河堤的疏通下流动,有高低、宽窄、湍急、缓慢、大小的必然之律动,流入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水广,是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人退休后,走过大半生,流过泪,滴过血,有过名,得过利,历沧桑,经荣辱,起落沉浮,经历风雨见世面,博览群书知天地。阅历广泛知人生,犹如大海的广阔和远大,让人对自然心有敬畏、捉摸不透。

    接受老去是自然法则,是老年人无法躲避的,美人老得凄凉,英雄老去悲切,一般人老得无可奈何。人就像一滴露珠,自身无法明觉凝成之前和消散之后的状态,生前混沌,死后迷茫,生命是一个过程,紧握双拳而来,平摊双手而去,即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60岁之前,拿生命换一切,60岁以后拿一切换生命,正负相抵。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遭,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生与死是永远不会衰退的话题。有人珍视生命,有人轻视生命;有人对死亡心存恐惧,有人却坦然接受死亡。生命是可贵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古语说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因为有生命,我们知道了鸟语花香是什么,我们有感觉、味觉、嗅觉和知觉,有爱,有梦想,有自由。这些都是生命给我们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受生命中的种种悲欢离合,孤独寂寞。在人海里挣扎喟叹人生的不易,有的人不由得质问,我们为什么而活?有人说是为了爱的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