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559章 清静经(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正摒弃欲望者?;内观心念,心本无念;外观形体,形本虚幻;远观外物,物非实存。悟透三者,唯见一切皆空。之后,连空的执念也放下,空到极致时,无亦消失,达至澄明寂静。寂静至极,欲望无从生起,方为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以真静之心应对万物?,方能显露天性;常应外物而心不染,便是永恒的清静。如此修行,渐与大道相合;虽称得道,实则无所得;为化众生,故名得道。就是说,得道啊,是一个人的心境,达到了这种寂空涅盘之境。看似外在与常人并无区别。而里面的这颗心与道一般无二了,所以叫;得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说?:上等修行者破除我执:明晓万物本自具足,无需外求。证悟无为顺应自然之道而行,心性如镜外物不能扰动其澄明。

    下等修行者:困于二元对立:始终在得失、高下中轮回,陷入有为法,以争斗作为存在证明。

    比如;我道家啥啥滴多好,佛家如何如何。我佛家啥啥滴多好,道家如何如何。都是人在争斗,这些人无明。不把心好好收回来修行,竟特么在那对立干仗了。

    上德?;体现自然无为的至高境界,不刻意标榜德性,无功利目的或分别心,德性如水般自然流露。

    下德?;刻意追求德之名相,以道德为工具谋求认可或利益,陷入二元对立的分别心。执着于行善的形式,甚至以道德绑架他人,实则背离德的本质。因后天习气遮蔽先天德性,需通过努力恢复,故需执德以弥补缺失。

    没有德性的人得学德,有德性的人不必,就算痞里痞气德性也自然外露。

    执着表象者易陷入道德评判的误区,表现为对他人苛刻,对自我宽容的双重标准,或者说总要求别人,从来不要求自己。这类人会显得很自私,没啥德性。

    众生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有妄念。妄念惊扰心神,导致执着在外物上面,贪求丛生,烦恼不断。忧苦缠身,堕轮回,沉苦海。这般会永失真道。)

    听得懂不?”

    “有点懂。”

    “咳,那好吧,那慢慢修吧,慢慢来,别着急,一天一小步啊,总会向前走。”

    “师父,您有没有什么方法,很简单的那种。”

    “有啊,比如;昨天的你是今天的你嘛?”

    “不是。”

    “那今天的你是不是新一天的你?”

    “是的师父。”

    “嘿嘿,那你可要记住了,每天清晨醒来,当你的意识回归身体的那一刻起,就是再次重生归来。”

    “哦吼吼,是的,是的师父。每一天的我,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我。”

    “真正理解了这个,你能随时做出改变的迈步。嘿嘿,像不像游戏中的,上线,下线。”

    “像,简直一模一样。”

    “把这个规律吃透了,你只要不胡作非为,给自己干清号喽。你也依然会在人间玩儿的超级有意思,呀哈哈哈哈哈。”

    喜欢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请大家收藏: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m.ikbook.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