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唯恐触及伤心事一辈子都不想再碰织造行业的刘桂香不得不重操旧业,做起了裁缝。
由于她懂设计,做工又精良,很快就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女裁缝。
而女儿赵梅在刘桂香的悉心教导下,也很快得到了她大部分的真传。
年轻人总比老人的思想更加活泛,赵梅并不甘心于一辈子就窝在小小的一个屯门驿当个裁缝。
于是,在和江华商量后达成了一致共识,把孩子留给老两口照顾,他们两口子则前往清河郡开起了夫妻店,起名为江记裁缝。
那年月可没有什么成衣可买,人们穿衣大多都是自己买布缝制,要不然就是花点钱请裁缝帮忙裁制。
两口子脑筋活,又勤劳能干,抓住了时代的红利,很快就做出了口碑,在清河郡站稳了脚。
赵梅可能是继承了父母的商业天赋,就是个天生的生意人,历经几次被布商卡脖子后,就把目光投放在织布印染行业上。
没多久,她就把裁缝店交给带出来的学徒打理。
夫妻两则带着积攒下来的资金,跟兰陵府的三家纺织厂都签订了长期购货合同。
并开设了一家江记布庄,主营布匹和染布,兼营服装设计。
凭借着她精明的商业头脑,很快就把布庄做的风生水起。
但她依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相继在附近各大府城甚至是首府都开设了分店。
夫妻两整日天南地北的奔波,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回过天门村了,逢年过节,也最多是回清河郡的家。
至少,江观渔感觉起码得有七八年没有见过他们两口子了。
或许,清河郡裁缝店是他们发迹的根本,他们并不舍得就此放弃。
于是,在管事的学徒自立门户后,赵梅就恳请母亲刘桂香出山帮忙坐镇。
刘桂香本是不想去的,她已经习惯了天门村与世无争的生活,现在也一大把年纪了,不愿再为了这点钱而劳心伤神。
可也许是天意,没过多久老伴江维新在一睡不醒,与世长辞。
或许是怕触景伤情,或许是江夏那时刚好考进郡二中,让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搬来了清河郡主持大局。
赵梅夫妻早已经是腰缠万贯,并不指望这个店挣钱,只是怀旧情怀作祟罢了。
不料刘桂香却老当益壮,这么大年纪了,手艺却丝毫不减当年。
本已经濒临倒闭的江记裁缝店,在她重新出山后,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据说,就连兰陵府的知府都曾慕名而来,请她出手帮自家夫人做衣服,
在衣服做出来后,知府大人很是满意,对她的手艺是赞不绝口,并亲手为江记裁缝店题词:“兰陵第一剪”。
刘桂香也因此而名声大噪,兰陵第一剪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清河郡的人,都以能穿上她亲手缝制的衣服为荣。
甚至,还有不少其他府城的人不远千里而来,只求她能亲自出手做一件衣裳。
只可惜,在她把江夏三哥的媳妇培养出来后,就让她负责打理裁缝店,她则再次退居幕后,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顺带着照顾江夏的日常起居,已经很少再亲自出手了。
这也是江观渔之前找裁缝,却没有想起她的缘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