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而平常,我们最为熟知的是6感,
第1感: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认知各种各样的东西,这就是眼识的功能。
第2感:耳识。
我们的耳朵具有着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而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3感:鼻识。
我们的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4感:舌识。
我们的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第5感:身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通过接触外物来感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而这前五识,基本都是感识,
它们所认识的,都是某些具体对象,而在这之后,便是第6感:意识。
意识,是第六识,
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
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
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
0 ·········求鲜花0 ·········
那么接下来,就来说说这六识之上的存在。
人的第七感:末那识。
末那识,那是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
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
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
而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 ....... .......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而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
人的第八感,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蕴藏着所有世的记忆并且领悟后可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
由无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而所谓的【无垢识】,就是阿赖耶识的异名之一。
此识有染净二分,从有漏种而生者,是染第八识;从无漏种而生者,是净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染成净,体性无垢,故名无垢识。
那已经不是人类所能够达成的境界了,
或者说,能够达成那种境界的家伙,真得还能称之为人吗?九.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