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阿根廷帝国崛起百川紫竹 > 正文 第372章 库约地区和科尔多瓦往事

正文 第372章 库约地区和科尔多瓦往事(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粮食储备公司成立后,才因为粮食收购而慢慢成为普通的粮商。

    在国内战争期间因为支持国防军而被清算,战时承包了国防军三成的食品供应。

    不少家族成员因为犯罪问题入狱后又出狱,少部分携带价值200万美元黄金逃往迈阿密。

    土地改革中,家族96%的土地被征收,剩下的土地组建了亚拉伯罕农业公司,亚拉伯罕矿业公司国有化后更名为科尔多瓦矿业公司。

    旗下控制的报纸《科尔多瓦商业报》《科尔多瓦工人报》也被国有化。

    亚拉伯罕兄弟银行国有化后,被阿根廷国家邮政公司收购,更名为阿根廷信贷储蓄银行。

    末代家主费尔南多?亚拉伯罕通过瑞士账户转移700万美金资产,逃亡西班牙。

    其他的中型家族如法斯特家族,布鲁佐家族也纷纷破产。

    科尔多瓦省的旧贵族让位于新兴资本,土地、金融、工业全面重组。

    圣赫塞多次给过四大家族们机会,至少在防务军全面占领科尔多瓦市之前,也有很多次机会。

    在城卫军时期的玛雅化工,雷霆矿业,雷恩军工曾通过商业合作等方式向四大家族示好,但哈尔斯、霍尔德等家族因为利益分配问题拒绝协商。

    甚至压价挤占几家科恩系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份额,联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军方,国有化了科恩财团的核心公司雷恩军工。

    要不是拉普拉塔钢铁厂有当时圣赫塞的岳父和汤普斯将军的帮助,加上拉普拉塔市政厅的保护,这个钢铁厂也差点被国有化了。

    访问科尔多瓦省期间,四大家族并不太愿意和科恩财团和拉潘帕省的资本合作,瓜分了科恩财团投资差不多2亿美金的资产。

    他们利用地方司法漏洞,以违规经营名义查封科恩财团投资的几个大型工业项目。

    战争期间四大家族集体资助国防军,导致圣赫塞最终放弃怀柔策略。

    科恩内阁通过迪鲁特集团等新兴资本重构地方经济,一套组合拳瓦解了旧势力。

    目前科尔多瓦省本土比较著名的工业企业家是卡洛斯?保利斯特,此人出生于1896年,出身于阿根廷中产家庭,赴欧洲法国学习机械工程,接触了汽车工业。

    回国后进入贸易行业,1925年因西班牙-瑞士汽车制造公司寻求南美代理商而抓住机会,成为阿根廷代理商和组装厂商。

    保利斯特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汽车零部件公司,初期以组装进口部件为主,逐步建立本土生产线。

    1933年实现汽油发动机国产化,随后研发柴油发动机并扩展至军用领域,成立了保利斯特汽车公司,是科尔多瓦省第二家汽车公司。

    推动技术本土化,受到国防部军方赏识,但民用市场拓展艰难,公司受二战影响供应链,战后阿根廷经济动荡,经营出现困难。

    当时的阿根廷钢铁工业薄弱,精密部件产能不足。

    西班牙-瑞士汽车制造公司又是不怎么知名的公司,汽车质量和产量都有问题。

    1946年必隆上台,推行国有化政策,军方订单锐减。

    1953年他的汽车公司破产。

    阿根廷当年国内汽车市场狭小,只有雷顿汽车因为获得菲亚特汽车的生产线活了下来。

    到60年代后才逐步发展起来了迪特里亚汽车,圣马丁汽车等多家汽车公司。

    保利斯特汽车生不逢时,好在保利斯特公司并没有完全破产,仍然有在军工行业活动,将总部迁移到圣马丁市后与新科恩重工等多家公司签订代工协议,生产坦克变速箱和航空部件。

    逐步发展为一家营业额超过300万美金的军工防务代工企业。

    1958年卡洛斯重新进入汽车行业,成为雷顿汽车的科尔多瓦省代理商,凭借旧日人脉迅速打开市场。

    后又凭借代工厂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务,与雷诺、菲亚特,奥迪,圣马丁等多家汽车公司建立合作。

    但卡洛斯到去年已经68岁,只能交班给二代。

    卡洛斯将汽车零部件业务交给长子米格尔?保利斯特,家族工业火种得以延续。

    米格尔引入联邦德国机床设备,提升精密加工能力,

    军工部门由次子埃斯特万?保利斯特管理,继续为阿根廷陆军提供装甲车传动系统,并与新科恩重工合作开发轻型战术车辆。

    科尔多瓦城外的地主家族势力分崩瓦解,龟缩城内,旧贵族影响力归零。

    自此,科尔多瓦省彻底成为统一民族党支持率最高的省份之一。

    克罗斯?哈苏恩,原圣马丁市市长,凭借在地方治理中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绩,被科恩内阁提拔为科尔多瓦省第二任高官。

    这位工业高官,对建立科尔多瓦省国营体系十分出力。

    比起第一任高官还是老人,第二任的克罗初步完成了科尔多瓦省的完全整合。

    科尔多瓦省的国营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减少对布省和拉潘帕省的资源依赖。

    科尔多瓦电力公司,科尔多瓦电子厂,科尔多瓦农机厂,科尔多瓦石油化工厂,科尔多瓦仪器厂,科尔多瓦钢铁联合体等多家公司迅速崛起。

    国营工厂吸纳了失业人口,失业率降至全国最低,大量工程师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迁往科尔多瓦。

    促成全国工业分散化趋势。

    去掉了贵族的枷锁后,科尔多瓦省重新选拔任用人才,工业发展走上正轨,内阁也逐渐投放资源,希望科尔多瓦省能构成一个新的大三角。

    圣菲省则是与雷里奥斯省,科斯特省组成另一个经济大三角。

    查科省,萨尔塔省和图库曼省组成经济大三角。

    圣马丁市阿米尔家族的崛起,也堪称传奇。

    1950年2月,32岁的叙利亚移民卡西姆?阿米尔带着妻子和12岁的儿子埃米利奥,提着仅有的行李,一个装满修车工具的木箱,在布城博卡区的铁皮屋安家。

    军政府推翻必隆政权的那天,卡西姆冒险出门,在宵禁中救回一台被暴徒砸坏的哈雷摩托。

    他用三周时间将其修复,并改装成阿根廷特别版????加固车架以适应乡村土路,加长座椅方便载货。

    修好后卖给一名军队上校,发了一笔小财,从此交了好运,改装车订单接连而来,成了布城摩托车改装行业小有名气的改装商。

    赚到钱的卡西姆租了一个修车铺,并成立了自己的维修厂,后来赚到了一大笔资金。

    一封死亡威胁信让阿米尔家连夜坐火车前往机械工业更发达的布兰卡市,那里还有全阿根廷最宽容的移民社区。

    当时的布城非常混乱,大量的人逃离首都,躲避战乱。

    卡西姆的朋友告诉他,布兰卡市拥有最完善的摩托车供应链,每天光是废弃的牛皮足够做一万个摩托车座椅。

    新移民建立的精密零件厂环绕港口,形成了南美洲最完善的摩托车供应链。

    经过多年筹备,阿米尔父子在布兰卡市郊建起300平米的厂房,因为造摩托成本太高,所以阿米尔先造起自行车,发展成了布兰卡市小有名气的自行车厂商。

    埃米利奥顺利考入圣马丁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专业。

    埃米利奥继承家业后,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将业务从自行车拓展到了轻型摩托车,进入摩托车生产工业,并在圣马丁市建立第二个摩托车工厂,而后整个家族搬到了圣马丁市。

    最近2年是阿米尔家族发展最快的时间,底格里斯摩托车是阿根廷最畅销的摩托车品牌之一。

    阿米尔摩托车工厂新开发的一款排量125cc的经济型摩托车,售价大约在阿根廷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摩托车。

    这款125cc的轻型摩托可以灵活地穿梭在圣马丁市的窄巷中,后座绑着的两袋面粉纹丝不动,载2个大人也完全没有问题。

    阿米尔首款摩托车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成为阿根廷中部地区最大的摩托车大王,并开始出口乌拉圭、巴拉圭和智利。

    阿米尔摩托车与扎内拉摩托车,兰卡摩托车,菲利普摩托车,卡尔斯摩托车,特莫诺玛摩托车,雷顿摩托车进行竞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