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作者是七碗豆花的小说 > 正文 第29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二)

正文 第29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二)(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提供的《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第29章老朱家的留学生(二)

    朱元璋看到天幕中出现了一张画像, 画中男子脸长如鞋,下巴向上翘起,满脸都是麻子,画像正上方写着几个大字“明太祖真像”。

    朱家人齐齐沉默了。

    蒲安也看到了粉丝留言中发的图片, 未避免明太祖再次在直播间口吐芬芳, 她紧急插播了朱元璋的相貌解析。

    【传说朱元璋见了这张‘写实’的画像,大怒之下, 将画师拉出去斩了, 后来朱元璋的画像, 就都是慈眉善目版。

    关于朱元璋是不是长得奇丑无比, 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论证。

    第一, 遗传。从明朝历代君王画像, 我们可以看出,朱家的皇帝们基本都是圆脸、宽腮帮的模样。

    第二, 史实资料。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 他曾入武英殿,亲眼见过朱元璋画像,‘面如满月’‘与民间异象之大不类’,以此论证朱家官方承认的画像里, 朱元璋就是个大圆脸。

    第三,常理逻辑。朱元璋是乞丐、和尚下九流出身,他在郭子兴手下做小小的九夫长时,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 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即便郭子兴可能不会太重视义女, 但朱元璋如果丑得太过分, 想必马皇后也不会嫁给朱元璋, 更不会贴肉藏饼给朱元璋。

    综上,up个人觉得,朱元璋猪腰子脸很有可能是民间搞得二创。

    在古代,上位者为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神化皇权,会特意强调面相有异,诸如舜有重瞳,文王四乳,还有屁股上长七八十个大黑痣的。

    关于朱元璋相貌的记载,最早出自永乐年间。

    朱棣登基后,重修《明太祖实录》,进一步神化朱元璋的面相,说他爹朱元璋头上有隆起的骨头,看上去和神仙一样,那民间百姓又没见过神仙,只能凭借只字片语,进行二创了,这才出现了大量朱元璋鞋拔子或猪腰子脸的画像。】

    “二创是让大家创新,而不是把人创死。”

    “朱棣这种行为,典型的一粉顶十黑。”

    “还有种说法,说是后来清朝为了抹黑朱元璋,才故意画丑的。”

    朱棣又感受到了来自老爹,极具压力的视线,他摸了摸鼻子,看向旁边,心中暗骂,那个篡位登基的他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瞪了一眼老四,重新在天幕之上写字——

    朱重八开局一个碗:“太子因何早逝?尔为何出此不详之语?”

    朱元璋很心塞,更心塞的是评论区其他人的留言——

    “官方记载是朱标在去西安的路上生病了,然后没多久就死了。”

    “据说是被晚年时期朱元璋的残暴吓死的。”

    “你这个论证因果倒置啊,要不是朱标早死,朱元璋怕后继者镇不住一干开国勋贵,他也不会在晚年时期大开杀戒啊。”

    “不是说因为马皇后早逝,朱元璋发疯了吗?”

    朱元璋:……短短一天,他知道了自己老婆儿子和孙子,全都先他一步去了的悲惨结局。

    朱元璋有些emo,洪武朝能看见天幕的勋贵们也很emo。

    大!开!杀!戒!

    这四个字,震得所有看天幕的勋贵们愣住了,紧接着,他们看见了诸如“扒皮充草”、“戴枷上朝”、“胡惟庸案”等等评论。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上交所有权力,老老实实苟着,或许能保住命,一条是举旗造反,把老朱从皇位上拉下来。

    对比了一下两条路,勋贵们选择了第三条,保住太子朱标的命。

    【朱棣从藩王成为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即使前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可李世民那是在首都中心搞权力斗争,朱棣是在政治中心外,一路打上来的。

    朱棣登基后,封赏了所有在靖难之役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连帮忙运砖石的妇女,都得到了钞百贯、棉三斤,同时,对反对他统治的人,朱棣如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

    据传,朱棣命方孝孺写登基诏书,但方孝孺只写下了‘燕王篡位’四个字,因此喜提诛十族套餐。

    因为皇位来路不正,朱棣自然担心有人动摇他的统治,有传言说,朱棣其实不是马皇后嫡出之子,他的母亲,其实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妃嫔,朱棣为了让自己继承皇位的行为更正统,篡改了史书。

    不过这些都是野史传闻,真假不可辨。

    为了巩固皇权,朱棣开始重用锦衣卫,设置东厂,用太监来监察朝臣,牵制锦衣卫,据说他重用锦衣卫,就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太子。

    朱棣以武功闻名,数次御驾亲征,征讨鞑靼、瓦剌,肃清边疆,永乐十九年,大明迁都北京。

    数百年来,因为北方边境不稳,皇朝大都选择南方的温柔富贵乡为帝都,然而朱棣却决意迁都,意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迁都之举,进一步控制了北方乃至全国的政局,政府着手经营数百年来由异族控制的北地。

    除了重典、重刑、好武,朱棣与文治上亦有建树。

    永乐元年,朱棣开始命人编撰修书《永乐大典》,这本包含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戏剧小说等等、涵盖了我国上下数千年的知识财富,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惜的是,因为火灾和时间的缘故,《永乐大典》流传至今的,不足百分之四。】

    说到这,蒲安看了眼外面,所有教授们趴在玻璃罩上,目光灼灼看着她,等待她说出那句话。

    蒲安清了清嗓子:“如果朱棣能看到我们直播就好了,我可以用我们现代科技去换《永乐大典》。”

    已经年老的朱棣眸光微亮,天幕说了这许多话,且似乎皇父亦能见到天幕,他们父子还能通过天幕说话,皇父言语中,还透露出太子哥哥尚在的消息,这就说明,天幕并非沟通阴阳两界,而是沟通洪武与永乐两朝。

    而他现在依然稳稳地坐着皇位,说明,即便皇父能知晓未来发生之事,也无法更改他的结局。

    朱棣放下心,却没第一时间命人将永乐大典送来,而是提笔写字,问道——

    请叫我朱棣而不是Judy:“尔言之科技为何物?”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