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70-8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愣住了:“啊?还真让我又扒拉到一点功劳了?”

    卫伉他们都被逗笑了:“没错,这往里面扒拉扒拉,还真的给你扒拉出一点功劳来了。”

    张贺道:“昨日我们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听你们这么说,也觉得不可思议。”卫不疑道,“感觉就像是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所以才会在冥冥之中做了安排。”

    如果没有小九的灵机一动,如果没有一个善于发现商机的行商之人,那么申冤者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有登闻鼓的出现,也不会受到上书救父的陶女的激励继而上京伸冤。

    原本打黑小分队迟迟都没有开张,已经让卫伉他们有些泄气了,但是成功救下了从祋祤县远道而来的申冤者后,他们每个人都像是被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样,让他们备受鼓舞。

    ……

    陶灵雨跟着小九离开的时候,她忍不住问道:“殿下,你说那些狗官的胆子怎么能那么大呢?追到长安了竟然还想着杀人灭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穿成武帝家的崽》 70-80(第3/26页)

    小九反问了一句:“你知道我爹为什么要进行币制改革吗?”

    已经在小九的帮助下跟着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的陶灵雨已经听得懂何为“币制改革”了,她想了想,然后道:“是因为民间的假/币太多了吗?”

    “这是一方面。”小九说,“民间假/币太多,而真钱全都在那些富商巨贾的手中,长此以往这大汉的江山究竟是姓刘还是姓钱的不好说。”

    “另一方面,我爹也是想将汉高祖下放到各个地方的铸币权重新拿回到自己手里,可是我爹都进行了五次改革了,民间的盗铸者既然是层出不穷,这是为什么?”

    “敢跟一国之君争权,这是不要命了吗?”

    如果换做是以往的话,陶灵雨可能会直接问“是啊,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都不要命了吗”,但是现在她会先自己思考一番,然后才问:“是因为他们舍不得私铸货币所得到的利益吗?”

    “没错。”小九点点头道,“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任何一件事只要利益足够大,那么就足以让人对它趋之若鹜。”

    “私铸货币如此,杀人灭口亦是如此。”

    陶灵雨听明白了,她说:“那难怪陛下要用酷吏打击盗铸者了。”

    虽然王温舒险些害得他们家破人亡,但是陶灵雨并没有偏执地认为所有的酷吏都是坏的,或者说并没有因此而否认酷吏存在的价值。

    小九听懂了陶灵雨的话,当即夸她道:“在这件事情上面,你比我要透彻得多了。”

    没遇到事的时候还好,遇到事了她就容易意气用事,对人对事都没有办法太客观。

    陶灵雨被小九夸得眼睛都亮了,明明嘴上说着“殿下你谬赞了”,但是脸上的笑意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谬赞啥呀,我有一说一。”小九说,“大大方方的嗷。”

    陶灵雨被小姑娘突如其来的一口大碴子味的辽东话给逗笑了,她冲着小九点点头,然后道:“说起来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殿下,要不是你当日见义勇为,事后还给我请了先生,我也不能有今天。”

    “也是你自个儿争气。”小九说,“当时你不知道我的身份都敢上书救父了,而且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甚至都不惧流言蜚语。”

    “说起来你也是有些可惜了。”小姑娘也是给陶灵雨请了先生之后,才从先生那儿得知陶灵雨的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为人用功,虽然没到能举一反三的地步,但是确实是个好苗子。

    “好在现在开始学习也不算晚。”小九想了想,然后道,“不过你现在十五了,你有什么打算?”

    小姑娘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大汉有一项规定,那就是女子在十五岁时还没有嫁人的话,那就是得罚款的,三十岁还没有嫁的话更要罚五倍。

    这么规定自然是因为大汉的人口少了,为了推动生产力,只能鼓励民间早婚早育,这会儿人们的口号可是“早有多生,才能幸福一生”。

    “我跟我爹娘商量好了,决定先不着急着嫁人。”陶灵雨笑着道,“我现在在殿下身边当差,每个月都有薪俸,给官府的那笔罚钱,我可以自己交。”

    “我爹娘也舍不得委屈我,也就答应了。”

    “挺好的。”小九没办法反对那条规定,因为在这件事情上面,国家对男女都是一视同仁的——男的不娶妻也得罚钱,而且这条规定的目的确实是为了鼓励生育,增长国家人口,而不是为了从百姓的口袋里掏钱。

    但是陶灵雨能够凭自己的本事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嫁人,小姑娘确实觉得挺好的,一方面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自主权,而另一方面——

    十五岁嫁人也有点早了哈。

    小九正琢磨着要怎么给她爹提点小建议,结果刚回宫就听说出使西域的张骞一行人带着乌孙等国的使者返抵长安了。

    小姑娘一听,眼睛骤亮——

    她想要的棉花是不是有指望了?

    第72章 他们笑话陛下拿鱼目当珍珠。

    072

    张骞, 一个被称之为凿空“西域”的猛人,也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 小九对于和他的见面可以说是期待已久了。

    所以得知二度出使西域的张骞顺利返回长安后, 小姑娘二话不说就立马去找刘彻——

    因为她知道这会儿在他那儿肯定能够见到张骞。

    果不其然,当小九带着陶灵雨去到刘彻那儿的时候,还没有进门就被小黄门告知刘彻现在没有空,正在接见中郎将张骞。

    中郎将?

    张骞不应该是博望侯吗?

    小九还没有问出口,想了一下就想起来了, 因为几年前张骞跟李广兵分两路攻打匈奴,结果却因为没能及时赶到的原因导致爵位丢了不说,甚至连小命也差点丢了。

    要不是张骞出钱赎罪的话,那么他早就按律被斩了,只是  赎回自己的小命后张骞是爵位丢了, 钱也没了, 被贬为了庶人。

    为了东山再起,一年后张骞再次重操旧业——被刘彻任命为中郎将, 带着数百人员和数千金银丝帛以及数万牛羊二次出使西域。

    “那就对了。”小九兴冲冲地道, “我就是来见张郎将的。”

    以为小九是来见刘彻的小黄门:“……???”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殿下应该都不认识张郎将吧?

    小黄门虽然觉得小姑娘这副兴冲冲地想要见到张骞的样子有点奇怪,但是考虑到小九在刘彻面前的分量,他还是进屋去询问刘彻的意见了:“陛下, 洛阳公主在外求见。”

    洛阳公主?

    张骞听到这个称呼有些好奇, 因为洛阳对大汉而言意义不一般,但是现在陛下却将它赐给某位公主做汤沐邑了?

    “小九回来了?”刘彻虽然有些好奇小九来找他做什么, 但是这会儿他更想知道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经过和结果,所以刘彻道, “让她先回皇后那儿吧,就说晚些我再去找她。”

    回皇后那儿?

    张骞心想,难不成小黄门口中所说的“洛阳公主”指的是陛下和皇后娘娘所生的四公主?

    张骞会这么想是在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刘彻和卫子夫两人只有石邑公主这个女儿还没有出嫁,也还没有汤沐邑。

    但是刘彻接下来说的话却直接给了张骞答案,他说,“子文你刚回来应该还不知道吧?这洛阳公主就是我和皇后的小女儿,当年她出事后没有葬身狼腹,而是被一只老虎救了。”

    听到这里,张骞的眼睛咻的一下瞪大了。

    他当然知道刘彻和卫子夫的小女儿是谁了,也知道她当年出事的事情,但是他没想到当年那位小公主竟然没有死,而是被一只老虎给救了?

    因为小九的经历实在是太离奇了,使得即便看惯世面的张骞就忍不住新生好奇:“那之后七……洛阳公主之后就跟着那只老虎一块生活?”

    “对。”刘彻点头道,“因为失忆的原因,她忘记了我们,但是去年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直接回长安寻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穿成武帝家的崽》 70-80(第4/26页)

    了,没想到走到洛阳的时候正好遇上了出门办事的去病。”

    张骞笑道:“那可太有缘分了,看来就连老天爷也不忍心看着陛下你们和洛阳公主继续骨肉分离,所以才会让你们重逢相认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彻赞同地点点头,继续道,“子文你是不知道,现在的小九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她跟我的感情不知道有多好,你瞧,她今日出宫找她大兄他们玩,一回来就直接来找我了……”

    张骞没有忘记刘彻曾经跟他(们)吐槽过说他的小女儿生来就是专门气他的,不爱黏他就算了,还总是不给他面子。

    张骞相信刘彻也没有忘记,要不然这会儿他也不会突然就跟他说这么一番话了,张骞假装不懂刘彻炫耀的用意,用羡慕的语气道:“陛下和洛阳公主父女情深,真的是羡煞旁人了。”

    刘彻满意地笑着,正准备说话,结果发现小黄门听完他的吩咐之后还没有走,他一扬眉:“还有什么事?”

    这……

    小黄门看看刘彻,想到他刚刚跟张骞说的话,最后被迫硬着头皮道:“殿下她……是来见张郎将的。”

    啊啊啊他只是转述洛阳公主的意思而已!

    并不是想要拆陛下的台啊啊啊!

    刚刚炫耀的刘彻:“……”

    刚刚配合刘彻的炫耀的张骞:“……”

    ……

    小九一个人进去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跟张骞打招呼,就注意到他和刘彻之间的气氛有点怪怪的,小姑娘好奇问道:“我是不是来得正巧?”

    刘彻面无表情地盯着小九道:“不,来得正不巧。”

    “我今天惹你了吗?”看到刘彻这个态度,不知内情的小姑娘挠了挠脸颊,认真地回想了一下后道,“我今天可没有惹你嗷,别拿我撒气。”

    她拒绝成为出气筒!

    这话她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

    已经被小九(间接)惹到的刘彻听到小姑娘的话,瞪了她一眼道:“你跟子文认识吗?你就要见他?”

    “不认识,但是可以认识认识嘛。”小九一听到刘彻提起张骞,她才想起来自己来这儿的目的,当即看向一旁的张骞张子文,和她想象的一样,经常在外风吹日晒的他有一张黑黑的脸,整个人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老得多,但是很显然他的精神劲很好。

    此时张骞起身给小九行了一礼:“臣张骞见过洛阳公主。”

    “张郎将不必客气。”刚刚还冲着刘彻瞪眼的小姑娘这会儿热情地上前拉起了张骞,“你一路奔波真的是辛苦了。”

    不久前张骞才从刘彻的口中听到了类似的话,没想到不久后的现在又听到小九说了,虽然不明白小姑娘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热情,但是张骞还是笑着道:“为大汉和陛下效力,算不上辛苦,况且臣这一次出行不算完成了陛下交代给臣的任务。”

    说到这里,张骞脸上的笑意淡了,他看向刘彻道,“臣抵达乌孙国的时候,他们国内正逢内乱,无意东归与我们大汉合作。”

    张骞等人抵达乌孙国的时候,恰逢太子蚤去世,乌孙国的国王猎骄靡答应了太子蚤封他的儿子军须靡为新的太子,结果却遭到太子蚤的弟弟大禄的不满。

    手握兵权的大禄欲要杀死军须靡,逼迫猎骄靡改立自己为太子,结果遭到猎骄靡的拒绝。

    “不过乌孙国王自知跟大禄硬碰硬没有好结果,所以分了万余骑兵给大禄让他到别处自立,只留万余骑兵自保的乌孙国王大概是怕了匈奴,又不知道我们大汉的情况,所以拒绝和我们大汉结盟。”

    知道乌孙国王是什么年纪的刘彻了然地点点头:“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自是不敢轻易做决定。”

    说完,刘彻又看向张骞道,“不过就算乌孙国王没有答应和我们结盟,但是你能说服他派人随你回来长安,这说明你也不算是没有完成我交代给你的任务。”

    刘彻当然希望能够和乌孙国结成同盟了,因为如果乌孙国能够东归故土的话,那么就能够斩断匈奴的右臂。

    虽然漠北一战之后,危害大汉近百年的匈奴边患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但是伊稚斜单于拒绝对大臣称臣依然让刘彻忧心他得到喘息机会之后会选择重整旗鼓,侵犯大汉。

    听到张骞主动提起乌孙国,小九立马抓住机会就好奇问道:“张郎将,你抵达乌孙国的时候是不是在它那儿逗留了一段时间?”

    虽然不明白小九为什么这么问,但张骞还是点头道:“对,当时我们兵分两路,由我留在乌孙国说服乌孙国王和我们大汉结盟,而副使则带人分别前往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