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5、挖塘(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回来,馅饼已经做好,饺子煮上就可以,叶梅和陈兰商量在挖塘时期中饭和晚饭在苏叶家一起做饭,中午送饭时方便一起送,陈兰把粮食拿过来就可以。

    吃饭时人多分男女两桌,女人则照旧在苏叶屋里吃。

    叶梅还给男人们打了酒。

    过两天,天气变得有些暖和,年前发酵的肥料得堆起来。

    这一天,外公叶闻江和苏世伟跟村长请假没去挖塘,苏叶用面巾当口罩捂住嘴,苏世伟把发酵的肥料铲到长簸箕里,苏叶则提着系在簸箕上的绳子到旁边堆上,另一边则是叶闻江铲,陈兰堆。

    全挖上来的肥料堆成一堆后,苏世伟让苏叶和叶梅挑了溪边的一些烂泥回来。

    苏世伟把烂泥和在肥料上面,干完了肥料堆变成了圆溜溜的泥堆,这样下雨也不担心会冲走,底下留点空隙,肥料里空出的水会从底下流出来,等流干了水,里面的肥料会变得松软,就可以用。

    第二天,叶闻江和苏世伟继续去挖泥,苏叶和叶梅陈兰则重新往发酵坑里填腐土和干草,草木灰,这回东西少,只填了半坑。

    接下来的日子,苏叶每天上午凿木头,中午都和陈兰去送饭,下午继续摆弄木头,有时叶梅会叫她做晚饭。

    十天后,人多池塘挖好,买的时候是二十八亩,有些地方不好挖就没挖,最后挖的是二十亩的池塘,深两米半,河堤太长没加高完。

    挖好池塘,村长立马指挥挖一条渠连着河,把河里的水引进去,此时山上雪化,河水上涨了一些,再在原先指定的地方拦截河水,池塘就容易灌满。

    在引进河水的同时,两岸堤坝继续加高加固。

    日子就在忙碌中过去,一个月半后的3月中旬,两岸的提坝终于建好,此时春意映然,一出门就是满眼绿色,麦地里的杂草也噌噌往上窜。

    在二月底杂草冒头后,苏叶再不能摆弄木头,每天都让叶梅安排她给麦苗浇水和拨草,在家的妇女老少都去拨草去,实在是麦地里杂草比麦苗还多,刚拨完这头,那头又冒出来。

    等男人们不用去筑堤坝,就开始给麦田施肥,只是肥料有限,每家只施了三亩麦地,肥料便用完了,没有肥料的只好施了一点草木灰。

    筑完堤坝后村里开始划分各家佃的官田,苏世伟的7亩和叶国健家的8亩连在一块,而且运气不好被分到的田是靠近野猪岭,叶国健不知年景会怎样便没有去申请多佃些田。

    而且佃到的田收拾起来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重生种田日常》15、挖塘

    很费劲,因为开荒时大家都锄得很浅,现在杂草又冒了出来。

    苏世伟和叶国健商量,两人合买一头牛,能耕田,还能收集肥料,银钱一家一半,到时牛粪两家平分,于是3月底,叶国健去县城牵了一头壮年的牛回来,花了十两银子。

    买回牛的第二天便开始耕田,每天只能耕两亩,上午一亩,下午一亩,每耕完一块田,叶国健都会把水引进田里,把田灌满了泡着翻上来的土块,等泡软了还得用锄头或铁铲弄碎。

    在小苏叶印象中没有排犁,苏叶记得老家用的是排犁,土块泡软后用排犁来犁过去,土块会变碎,就可以插秧了,很显然这里没有,只能用人工把土块弄碎。

    每天苏卉和叶青青都要去几篓草割草回来喂牛,叶国健用了8天时间把两家的15亩田全耕完。

    耕完了两家的田,牛休息了一天被苏世良借走。

    四月五日,官府把种子拉到了福家村,苏世伟和叶国健带着苏景林叶德祥去领种子,回来时一人扛了好几袋回来。

    苏叶上去把苏世伟扛着的袋子接下来,等把所有的种子放到坑上,把袋子都打开,好几种种子,有稻米,红薯,黄豆,绿豆,居然有玉米。

    苏世伟指着玉米道:“这叫玉米,这是从海外运回来的种子,去年京城就有人种,收成不理想,现在把这些种子都发给我们这些安置的灾民,种不种由我们自已决定。”

    指着红薯道:“这是从南方沿海弄过来的,原来也是从海外弄回来的,据说产量很高,但吃多了会烧心。”

    苏叶抓起一把玉米粒,颗粒比前世小了些,但还是饱满的,这袋玉米种子有十斤左右,能种上两亩。

    苏叶开口:“麦收就种这个,肥料要是足了能亩产千斤。”

    噗的一声,苏世伟把刚喝进口中的水喷出来。

    苏叶放下玉米粒,拿起红薯道:“这个肥料足了能亩产三、四千斤。”

    苏世伟摆手:“行了,要吹牛也不是这么吹的”。

    苏叶两眼黑漆漆地看着他。

    苏世伟咽了咽口水:“真的?”

    苏叶:“真的!梦里见过。”

    【请收藏本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