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作者祁陌魉最新小说 >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七章 北岳山三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七章 北岳山三(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祭文,也有的用诗、词、歌、赋记的观后感。从书法艺术上讲,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均有。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公元462年)刻制,是全国现存碑刻中极为宝贵的稀世珍品。有“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庙之碑”、“苏轼诗词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岳庙内建有雕刻艺术馆,保存古雕刻100多件。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尤以“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为最佳。作品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大茂山庙宇,东晋名道士葛洪《枕中记》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北岳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得一庵在虎风口上。道教《福地记》载,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东有果老岭(张果老修道处),观北峰之顶,有琴棋台,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又东北有白云堂。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行数里有翠云亭,上亭坡名望仙岭,东半崖有集仙洞,西面有德真洞、还元洞、白龙洞等,西北有金龙洞(龙王庙,称总真观),洞外有寺。《枕中记》所记北岳观,郦道元《水经注》称恒山下庙,此处旧有下阶神殿,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晋、魏改有东西二庙(东庙即今曲阳城之北岳庙,西庙即阜平台峪之北岳观),庙前碑阙、坛场相列。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恒山下庙碑刻有常山相冯巡之讳名。《畿辅通志·金石》称古恒山北岳观为西汉所建。

    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陈真人,字道益,住持葛公山清虚观。大定九年(1169年)于恒山建渊静观。建于金元碑刻者,有恒山各宫观提点道士多人。如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提点的杜志寥,于宪宗二年(1252年)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建真君观。元英宗(1321——1323年)、泰定帝(1324——1328年)间,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任北岳庙住持、提点。

    古恒山还是一座释家名山,东晋中国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于永和十年(354年)率500信众至太行恒山建寺塔,传教说法,各地慕名而来听道安经论,后成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即于此时来恒山学道受戒者,形成以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由于少数民族在河北的战争,政治动乱,天灾频繁,道安师徒无法立足于河北,于东晋隆和元年(362年)率数百人的僧团至河南王屋女林山。

    传古恒山有72座庙宇,现在山阳褶皱处,寺观遗迹随处可见。由于战乱,遭到破坏。该山曾有万余铜神像,其中一尊耳朵眼里能容4人打牌的铜像,均被毁。金龙洞口的圣母五龙庙,一进两殿,依山傍水。

    旧县志和庙中13块残碑载,该洞旧称总真观。碑载,传汉末于吉得神符与此,宋守臣薛安抚三诣洞祈雨,敕封利泽侯,复加爵明惠公。旧县志载总真观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年)。

    古恒山现有北岳庙、玉皇庙、三宵圣母庙、药王庙、眼光庙、关帝庙等10余座,唐县和涞源分别在古恒山东侧、北侧建有北岳行宫。阜平县祭北岳为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十五日,涞源为三月十八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