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一缕喧嚣最新小说 > 正文 第357章 因果与承负

正文 第357章 因果与承负(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给冥月聊完这些后,大哥像以往那般,留冥月一个人坐着想想。

    自己则是回到屋内打坐,心中默念口诀;“天地无极,乾坤借法,金身不灭,元神出窍。天地无极,乾坤借法,金身不灭,元神出窍。”

    “嗡~!”

    视线跳转,大哥将意识投入到无忧身上,想看看这货最近在忙什么。

    公园,湖畔旁,正在喂鱼的无忧心有感应,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没说话,而是在心中朝着大哥调侃道;“呦,这么有闲心啊老大?哈哈哈。”

    “可不,看看你小子最近在干嘛,你们可真行,老子转生去修炼,你们三个居然跟着我过去设局,你等我有时间去找你们的,哼哼。”

    “怎么的老大?还要收拾收拾我们啊?哈哈哈哈哈。”

    “想什么呢?你老大我是那种人吗?最多也就是跟你们几个不醉不归,谢谢你们辛苦的为了我跑一趟。”

    “老大你可拉倒吧,净整没用的,自己谢自己玩儿?多大个事儿?”

    “自己为啥不能谢谢自己啊?没有你们,我也不能优秀成这般,是你们三个的境遇与感悟,才成就了如今的我,谢谢你们也是应该的。”

    “你可别闹了老大,再这般说话,那我们几个该更想回归本体了。”

    “别别别,可别滴,你们一回来那我的小我会变重的,我还是喜欢一眼望去,众生皆如孩子的感觉。

    要是小我变重,那对我的影响会很大。”

    “你还怕这个?”

    “不是怕,我只是不喜欢跳来跳去的无聊,没有什么意义,小我太重闲不住你是知道的,我感觉那样太浪费时间了,毕竟你老大我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

    无忧撇嘴;“你是自在了,非给我们仨丢红尘里练心是不是?”

    “不在红尘练去哪练啊?难道给你们一人找个山洞,傻了吧唧往里一丢?

    然后等个十年八年的,做梦觉得自己成仙了,一下山随便遇上一个调皮的孩子就被气得半死?”

    “咳咳咳,那还是在红尘待着体验吧老大,那般更加无聊。”

    “是吧,红尘才是最好的修心道场,在每一个当下做最好的自己,有障碍更容易显菩提,一点障碍都没有,怎么修炼心智呢?”

    “也是哈老大,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呦吼,可以呀无忧?这词拽的,来给老大讲讲其中含义。”

    “别闹老大,这个你还能听不懂吗?”

    “我听得懂是我听得懂,你理解的是你理解的,说说嘛,探讨探讨。”

    “好吧,既然老大你想听,那我这个分身就在你面前卖弄啦。”

    “别扯那蛋,啥分身不分身的,我连蚂蚁都尊重,在我这别搞那些虚的,来吧,我听听。”

    “好。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意思是说佛法并非存在于世间之外,而是与世间生活紧密相连,觉悟也应当在世间生活中实现,不能脱离世间去追求觉悟?。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进一步强调不能离开世间去寻找菩提也就是觉悟,因为这样做就像寻找头上长角的兔子,是永远也找不到的。觉悟不能通过逃避世间来实现?。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所说的出世,并非指离开世间,而是指去除执见,觉悟本心。正见是说对佛法的正确认识,理解。这样能使人超越世间的执着和烦恼。而邪见,则是对佛法的误解或歪曲,会使人陷入世间的执着和烦恼中?。

    比如念经拜佛想成佛,执迷成佛更不可得,因,真佛非彼佛,佛本是自觉。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当去除所有的邪见和正见的执着后,菩提,觉悟的本性就会自然显现。因菩提本性原本就存在,只是被执着和烦恼所遮蔽,去除执着和烦恼后,就能见到菩提本性?。也就是明心见性,所谓的真我。又或者凡尘俗世所谓的二元对立之外。”

    听到这些话,大哥笑了笑;“嗯,可以啊,一个修道的把佛学智慧讲成这般,老大我不得不夸夸你,阔以阔以。”

    这边,大哥我正在与无忧探讨修行之事,了尘这犊子感应到后,也自觉加入其中;“哈哈哈,阿弥陀佛,此言出自六祖坛经,直指佛法真谛。而无忧所解,令贫僧我忍不住随喜赞叹,嘿嘿,南无阿弥陀佛,老大好。”

    闻言,大哥嘿嘿一笑,调侃道;“呦,了尘大师这么有闲心啊?最近化缘不忙啊?还特么有时间连麦呢?”

    一处破庙内,白衣胜雪,面容清秀的了尘,此时正在盘膝入定,突然面色一红,在心中回复道;“别闹老大,我喜欢装逼你又不是不知道,别闹别闹,怎么连自己都逗呢?哈哈哈。”

    “行,那不逗你了,你有什么感悟没有,说来听听。”

    “嘿嘿,阿弥陀佛,老大,贫僧与了尘一样,他修道不执着于道,贫僧修佛同样也不执着于佛,所以贫僧也讲讲关于道家思想的学说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靠,你别特么拽了,有屁痛快放。”

    一听这话,了尘面色更润了三分,随后,顷刻恢复如常,缓缓道;“虽然修佛之人都讲因果,但贫僧对道家思想中的承负观念也是非常认可的。

    这两点学术理论中有相似之处,却又存在不同。

    因果讲,原因与结果,也称为因缘果报。

    佛家思想认为,每一件事儿都有一个原因,没有原因就不会有结果。因果关系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还包括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今天种下的种子是因,那么之后的发芽就是果,而发芽也是因,将来收获果实也是果。

    意思是指;一个事件即因,后面的第二个事件即果这之间的作用关系。

    每一事件,都是前一事件的果,又是后一事件的因。而一个事件之中,由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结果,这些原因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起因,往复循环。

    哲学观点认为,因果关系中强调事物的生灭变化法则。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已作不失,是说已经造下的业力,行为、言语或思想所产生的结果,不会无因无缘消失。一旦某种行为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