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472章 六分仪(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刘恢曾经在在辽东高层会议时说过一个故事,曾经一个国家也很强大,当世就两大强国。

    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一个提倡以国家为先,一个提倡以个人为本。

    以国家为先的首领看着以个人为本的首领下课,嘲笑着说道,“你真的悲哀,就这样被人轰下台来。”

    以人为本的首领则说道,“我为自己国家百姓骄傲,因为他们能决定我的前途。”

    在刘恢看来,国家并非是某个机构或者政府,国家指的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百姓。

    当每个百姓都能过得很好时,国家能不强吗?反之,国家强能代表百姓好吗?

    就如刚才所说的两个国家一样,一个是耗尽民力堆砌出来的强国,当百姓觉醒时,一场游行国家就解体了。

    另外一个国家,是无数富裕家庭组成,百姓天天游行,这个国家依然存在。

    有时,你越怕什么?反而就会发生什么?让百姓有诉苦的渠道,社会才会更加健康。

    历史上,清朝末年,洋人攻打京城,京城的百姓主动搬梯子给这些洋人。

    可以想象,百姓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他们不怕艰苦,他们怕社会不公,他们不怕牺牲,怕只有自己牺牲……

    十月的襄平,早已被大雪覆盖。

    刘恢府邸,今天来了几人,他们熟悉又特殊。

    “兴霸、子敬,蒸汽船已经试航这么久了,到了给你们大任务的时候了。”

    “殿下命令。”二人站了起来,一派军人作风。

    刘恢笑着示意二人坐下来。

    “子尼,这次任务你们农业司也要派人前往才行。”

    刘恢对着一旁的国渊说道。

    “殿下,究竟是要我们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九岁那年,我在皇宫的一本破旧的竹简上看过这样一段记载。

    大汉东南万里之外,有一片大陆,那里有高产的粮食,亩产两千斤《辽东现在一斤相当于现代半斤》”。

    “嘭……”国渊手里的茶杯直接掉落地上。

    辽东经过不断选育,加之沤肥的推广,麦只能做到亩产不到500斤,刘恢居然说一种粮食亩产两千斤?

    甘宁和鲁肃二人惊讶的看着刘恢,难怪刘恢早就和他们说过,会有一件天大事情交给他们?

    荀彧、贾诩、戏忠等几人眼睛睁得很大的看着刘恢。

    至于他说的古书,几人直接忽略过去,不管刘恢如何得知?至少有一点,那就是以刘恢性格,这件事情一定是真的。

    “殿下,这是真的?”荀彧抓住刘恢的手,激动的说道。

    荀彧主管政务,他深知一点,粮食产量提高一成,百姓就能吃得更饱一些,剩余粮食就会更多一些。

    “文若,此事千真万确。”

    荀彧此时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松开刘恢的手说道,“如果此事办好,比灭一国功劳更大。”

    荀彧的话无人反对,尤其是辽东以百姓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更加在乎百姓生活。

    “荀院长说得不错,如果真的能带回这样的粮食,无疑奇功一件。”贾诩也清楚,如果有这样的粮食,代表着什么?以辽东现在幅员辽阔,以及农业新的技术不断推广,就算人口增加二十倍,百姓依然轻松养活。

    刘恢笑了笑,转身看着甘宁问道,“六分仪使用效果如何?”

    大海航行,除了蒸汽机保证船只动力以外,六分仪判断海上方位尤其重要。

    六分仪是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

    通常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飞机所在的位置经纬度。

    六分仪的原理是牛顿首先提出来的,六分仪具有扇状外形,其组成部分包括一架小望远镜,一个半透明半反射的固定平面镜即地平镜,一个与指标相联的活动反射镜即指标镜。

    六分仪刻度弧度为圆周的1/6,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转达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根据指标镜的转角可以读出天体的高都角,其误差约为正负0.2°~正负1°。

    1730年,美国人t.戈弗雷和英国人约翰.哈德利在牛顿的理论下研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