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不做也罢! > 正文 卷五 第521章 逐渐成长的李承乾

正文 卷五 第521章 逐渐成长的李承乾(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李承乾之所以将此事儿交给达步屈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绝非一拍脑袋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而其他人一听是达步屈接了这个差事儿,一个個也是羡慕得不行,虽然众人都纷纷请命,但李承乾却依然只用了达步屈一人。

    如此一来,众人也就只能在一脸的羡慕之下,扼腕惋惜。

    “刑部何在?”

    “微臣在。”慕容孝永一听到刑部,作为六部中唯一没有尚书领衔的一部,慕容孝永这个侍郎自然得站出来。

    “我大明虽立国不久,尚且国泰民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有一些鸡鸣狗盗之辈不思进取,妄图不劳而获从而作奸犯科。

    本王听闻近年来,大明屡有不法之事,但碍于刑律不严,从而让那些人逃脱了罪责。

    然,刑部,主掌天下刑狱,尚且没有一套规范的刑律,这说不过去吧?”

    “殿下说的是。”慕容孝永立马躬身道,“如今刑部沿用的还是当初殿下立国之初时,匆忙间定下的大明律,的确有颇多的漏洞,容易让歹人钻了空子。”

    大明律说到底就是类似于当初刘邦的约法三章,很多地方都不全面,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立国之初,不管是李承乾还是群臣都忙碌得很,而且,当时的重点也不在这方面之上,所以一直拖到了如今。

    可大明若想健康的发展下去,一部规范的大明律是必不可少的。

    “当初事急从权,大明律的确有疏漏之处。”李承乾说道,“不过如今我大明也步入了正轨,正在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在发展,那就决计不能再让那等贼人钻了律法的空子。

    刑部听命,即日起,本王命尔等初拟一部适合我大明国情的大明律!

    但有几点切记。

    一、律法的本身是保护大明百姓,绝非是苛责,刁难任何人。

    二、律法的宗旨是维护百姓自由、平等的生存权,但这种自由、平等一定是有约束性的。

    三、律法的作用应该是威慑,警醒世人,它更像是一把悬在每一个人头上的利剑!”

    “微臣领命。”慕容孝永一听,就大致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他自上任刑部以来,也没少研究律法,他很清楚,刑部是他建功立业的地方。

    “完善大明律一事,必定会有诸多问题浮现。”李承乾说道,“本王允许你自行招纳一些贤者名士。”

    厘定一部律法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所以李承乾给慕容孝永放的权还是很大的。

    毕竟,就以现如今的刑部来说,要想让慕容孝永自行完善大明律,还是很困难的。

    等慕容孝永一脸欣喜的接下差事儿后,李承乾又看了看大殿之上。

    工部、户部、刑部、兵部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就剩下礼部和吏部了。

    这两部,他暂且还真没什么安排,至于将作监、密谍司这些部门,李承乾就算有安排也不会在朝会之上讲。

    当即,李承乾摆了摆手道:“今日朝会也够久的了,散朝。”

    他话音刚落,袁公公便拖长着嗓子喊道:“散朝……”

    李承乾等众人行完礼后,当即便起身离开。

    刚走到后面没多远,李承乾便对跟上来的袁公公说道:“通知一下,让两位仆射,几位尚书,英才殿议事,嗯,将长孙冲和慕容孝永也喊上。”

    有些事情,不方便在大朝会上说,李承乾这才将人喊到了英才殿。

    不过,李承乾还是等了一会儿,才等到众人陆陆续续的赶来。

    这也体现出了众人还都是新手的事实。

    这要放在长安,放在房玄龄等人身上,他们决计不会一下朝就跑,绝对会在大殿之外继续候着。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儿,等众人都到齐后,李承乾这才说道:“户部今年库存了多少粮食?”

    “回殿下。”李勤俭闻言,立马说道,“户部如今库存的粮食大概能够整个大明坚持一年半,不过因为暂且不知道具体的人口数据,所以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数值。”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问题在朝会上不方便问,但在这里,他倒是不太担心。

    “还不够。”李承乾说道,“户部还是得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囤积粮食,众卿都知道,我大明想要自给自足至少在这一两年来是很难做到的。

    连年的大战,对我大明的畜牧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农业又是我大明的短板,所以,我大明在粮食政策上,至少得做到三个一政策。”

    “殿下,三个一政策是什么政策?”李勤俭也呆住了,他哪儿听说过什么三个一政策?

    李承乾道:“所谓三个一政策,就是吃一年、存一年、保一年!只有如此,我大明才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要是再遇到类似于前几年那般的天灾,我大明也不至于没有

    抵抗之力。”

    听李承乾这么一解释,众人顿时就懂了。

    说到底,还是为了保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老百姓只要能吃饱肚子,就不会乱。

    不过这个政策好是好,但所需的粮食太多了。

    “殿下,这么多粮食筹措起来,怕是不易啊。”李勤俭说道,“最近周边各国几乎都不售粮食于我大明了,若非是用军械交易,我们现在库存的粮食可能会少七成!”

    他之前作为户部侍郎,对于这些太了解了,户部之所以能囤积一年半的口粮,说到底都是大明用军械和人换的。

    可用军械交易粮食也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那也是一种资敌行为。

    “所以说,我大明必须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李承乾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问道,“本王问你,你户部在这方面可有什么计划?”

    “回殿下。”李勤俭说道,“微臣之前的确做过一个计划。”

    说着,李勤俭就从袖笼之中拿出一个奏章说道,“还请殿下过目。”

    这奏章是他早就准备好了的,原本是计划在大朝会的时候,上奏李承乾的,结果谁知道李承乾简直就是个奇葩,大朝会光听他一个人巴拉巴拉去了,根本就没给众人开口的机会。

    他之前还以为自己的奏章估计要之后再找个机会呈上来了,当然,和他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今天可不少。

    等袁公公接过奏章递给李承乾后,李勤俭见李承乾已经开始过目了,这才说道:“微臣做了一个长久计划,姑且称之为四年计划。

    这计划,也是根据大明王廷如今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按照大明的实际国情,今年,大明的畜牧业会复苏,但效果应该不大,根据微臣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明王廷,畜牧业最多只能恢复到之前的两成多一点儿。”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