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2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宋慈探案之毒阎罗》10-20

    第十一章 毒医

    武丰走后,沈福仪兵分两路,一路由主簿李恩泉负责处理尸体,及姜宅善后事宜。一路由沈福仪亲自带队,会同县尉胡逊,走访姜家的邻居去了。

    姜家所在的街道名叫“天惠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而姜家的位子则正好在街西的尾部,他家的西面再无人家,所谓邻居,只有旁边隔一条巷子的杂货铺,和街对面打铁的蔡家了。

    沈福仪带人先上了杂货铺询问情况,掌柜说他跟姜家不熟,因为姜文英一直在外做官,儿子也一直在京做官,全家早已离开端溪县,跟邻居本无感情可言,因此虽然住得近,t?却无走动,彼此之间也毫不关心。

    沈福仪问:“姜文英是什么时候回到这老宅子来住的?”

    掌柜道:“二月份时来的。来了也不登门拜访,也不与邻居联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沈福仪道:“三天前,你可曾见过可疑人员出入姜家,或在这儿走动吗?”

    掌柜摇摇头,说忙着照管生意,顾不上留意这些。沈福仪又问三天前,姜家可曾有亲友造访?

    掌柜沉思片刻,倒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据掌柜所说,大概十天前,姜文英的亲弟弟姜文贤造访过姜家,除此便再无所知了。

    胡逊道:“姜家诸人的死亡时间是三天前,这十天前的访客恐怕没什么调查的意义吧?”

    沈福仪道:“留意一下也无妨。走,先去对面铁匠铺问问。”

    然而铁匠铺就更是一问三不知了。如果说姜家与杂货铺还只是隔了一条小巷,那么姜家与这铁匠铺,就隔了天惠街这一条大街了。加上铁匠铺内,打铁的声音分外嘈杂,眼睛也得紧紧盯着所要锻造的器物,故而铁匠铺的掌柜,对于姜家那边的情况是丝毫都没有留意。

    沈福仪也不勉强,就这样结束了对于邻居的走访,正茫然不知所措间,却见前方一人身背药箱远远走来,眯眼一看,才知是县里的郎中刘大用。

    沈福仪虽然年初才任职端溪,但刘大用也认得这是本县县主,便主动上前向沈福仪问好请安。

    沈福仪道:“郎中行色匆匆,这是要上哪户人家看诊啊?”

    刘大用道:“回沈大人,就是前面姜家,马上就到。”

    沈福仪道:“姜家?是姜文英家吗?”

    刘大用道:“正是。”

    沈福仪心中奇怪了,他心想姜家上下已经死了三天了,那么请郎中的人又是谁呢?难道说还是鬼魂不成?然而沈福仪虽然心中已经七上八下,但面上还是不动声色问刘大用道:“刘郎中,你去姜文英家是看什么病啊?又是什么人来请你去看的?”

    刘大用道:“大人有所不知,小的这是去复诊。七天前已经看过一回,就是姜文英的管家来请小的去看的,说全家有不少人头晕头痛,恶心欲吐。

    小的一一看过之后,觉得可能是近期天气骤暖,人体不适,因此才导致种种症状。于是便开了止晕止吐的药七剂,让他们吃吃看,并说好七天后前来复诊,今日算时间已经七天,因此小的又过来了。”

    沈福仪闻言大惊,县尉胡逊也觉得反常,对沈福仪道:“沈大人,听刘郎中之言,莫非姜家早在七天之前就已中毒?”

    沈福仪道:“很有可能。刘郎中所说的这些个症状,极像是中毒引起,只不过七天之前,好像症状还很轻微,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胡逊道:“如此说来,姜家这是慢性中毒啊,可见凶手是长期地多次地对姜家进行了投毒啊。”

    刘大用越听越糊涂了,问:“两位大人所言,在下怎么听不懂呢?姜家什么时候中毒了,在下判断是天气骤暖,人体不适所致啊。”

    沈福仪道:“刘郎中误诊了。姜家全家上下,中毒身死,已经三天了。可以想见,七天之前,全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欲吐的症状,正是已经轻微中毒的表现。”

    被知县大人如此一说,刘郎中也是慌了手脚,哆嗦道:“沈大人,不知姜家人尸体如今停在何处,小的想去看看。”

    沈大人道:“就在姜家了。一起去吧。”

    于是沈福仪,胡逊一行又带着郎中刘大用重新来到了姜家,见主簿李恩泉正带人收拾尸体,打算往姜家村祠堂里送,便对他说:

    “李主簿,这位是刘大用刘郎中,他说他七天前曾经给姜家人看过病,这次是来复诊的,知道姜家人已经中毒身死,他想看看尸体。”

    李恩泉道:“县里仵作已经确认死亡原因了啊,何况尸体也已包裹起来了。”李主簿的脸色似乎有些为难。

    沈福仪道:“算了,挑其中一两具,打开包裹让刘郎中亲眼看看好了。”

    “是,大人。”李主簿答应一声,便挑了其中两具尸体,重新打开了。

    刘大用依然哆哆嗦嗦地挪着步,走到尸体前打量起来,他看着这两具浑身青黑的尸体,突然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转头带着哭腔对诸位大人道:

    “沈大人,李大人,胡大人,小的有罪,小的有错,小的是不是开错方子,把病人吃死了啊。”

    说着说着,这刘大用还真哭了起来。

    沈福仪也觉得蹊跷,便问:“刘郎中,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你方子中也用了毒药了?”

    刘大用点点头,道:“用了生半夏了,小的见过误服生半夏中毒身死的人,也是像这样满脸青紫的,再想想那方子是七天前开的,这些人又是三天前死的,会不会真是吃药吃死了啊?”

    沈福仪道:“姜家的药也是从你这儿抓的?”

    刘大用道:“没错,小的随身带着药箱,既开方,也抓药。”

    刘大用的话,令沈福仪预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忙问刘大用七天前所开方子,有没有留底?

    刘大用点头说“有”,一边说,一边从药箱里将方子取了出来,交给沈福仪等大人们过目,上面果然开着较大剂量的生半夏,不禁令诸位大人面面相觑。

    沈福仪道:“刘大用,你明明知道生半夏有毒,为什么还开,而且还用这么大剂量呢?”

    刘大用道:“因为姜家人是恶心欲吐,小的又看他们舌苔白腻,符合使用半夏的情况。所以就用上了。”

    沈福仪道:“那你也应该用炮制过的半夏啊,怎么上来就用生品呢?”

    刘大用道:“因为小的医馆刚刚开业,姜文英家又是有头有脸的人,小的迫切想把他们的病在短期内治好,以求扬名,心想生半夏药性猛一点,起效也应该会快一点,就这样用上了。”

    沈福仪道:“你糊涂啊,医术事关生死,岂可存半点侥幸。”

    言罢,沈福仪又将县里仵作叫来,问他道:“康清,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说说。”

    康清沉思片刻,问刘大用道:“刘郎中,你在用生半夏之前,有没有洗过?生半夏固然有毒,但其毒性大都在其表面的黏液上了,如果你使用之前,仔细将这黏液洗去,按理不至于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啊。”

    刘大用支支吾吾道:“小的也不知道洗没洗尽,因为小的医馆开业不久,诸事繁忙,因此就把半夏交给我家娘子去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宋慈探案之毒阎罗》10-20

    洗了,也不知道她洗干净了没有。”

    沈福仪听得火冒三丈,道:“刘大用,只要本县在端溪一天,你休想再开这个医馆。你不学无术,为人马虎,视医药如同儿戏,你这种人连当兽医都不够格,何况当人医?来人,将刘大用绑起来,押送县牢收监。”

    “是,大人。”几个差役异口同声回了一句,便拿来一根麻绳,将刘大用捆绑之后,押了下去。

    而刘大用一走,沈福仪等人也困惑了。虽然仵作康清还是认为姜家是黑骷髅中毒的可能性更大,但沈福仪也没法再偏听仵作一面之词了,因为沈福仪认为,从因果来看,从事件发生的时间线来看,刘大用误开毒药致人身死的可能性都是明显存在的。

    因此,沈福仪认为这起“姜家中毒案”还得从长计议了。

    沉思良久后,沈福仪对手下道:

    “胡大人,你派人速将刘大用之妻抓获,并将刘家医馆所藏之生半夏,悉数收缴,另外,再派一路人,将姜文英的弟弟姜文贤请到县衙里来,本县也有话要问他。李主簿,你仍然处理善后,做好尸体的运送,停放与认领。”

    李,胡二人拱手抱拳,齐声答“是”,县衙诸路人马便这样分头行动起来。

    第十二章 粽子山(一)

    与此同时,宋慈领提刑司人马也已顺利抵达了粽子山。

    一如宋慈所言,从封川县到粽子山的路上,两边都是已开垦的农田,一马平川之外,更有农人来往于路上田间。仔细想来,歹徒是无法于此种环境下杀人行凶,埋尸换衣的。

    而过了粽子山之后,便进入了开建县的地界,这一路直到金桂山房也是稻田、菜田相夹杂,少有山脉丘陵可供藏身作案。

    思之再三,倘若法慧,法信真在半路被人劫杀,则最有可能的案发地点,确实只有在粽子山这一带了。

    封川县往开建县的路,是由南往北的走向,而粽子山是在路的右边,也就是路的东侧。那么对于粽子山来讲,它靠路的一边也就是山的西坡了。

    若凶手真在此处杀人作案,那么最便利的埋尸地,就是靠近路边的粽子山的西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萧景望着茫茫山林,不禁叹道:“西坡底长三里左右,高也有一里左右,尸体埋在此处,不说沧海一粟,但t?也足够隐于无形了。”

    宋慈环视着粽子山一带的环境,道:

    “粽子山对面还是有大片良田,农人往来颇多,如果凶手在杀人之前毫无准备,而是现杀现埋,恐怕仍有极大的暴露可能。

    想来想去,凶手应该是赶在两位法师途经此地之前,就踩好了点,挖好了坑,只等法师一到,便迅速取了法师性命,将尸体拖上山去,埋于事先掘好的坑中。

    如是这样,则事先所掘的尸坑,绝不会挖在太高的地方,因粽子山的西坡,从山腰往上,草木渐稀,岩石渐多,难以藏身,若凶手带着两具尸体往高处爬,这是自找麻烦,自寻死路。

    因此宋某认为,凶手埋尸之所,必在西坡的低处,而且必然是草木茂盛之所在。

    如此,才可方便埋尸,也可方便脱衣,换衣,将自己假扮成和尚。因此,等会儿搜寻之际,要特别留意西坡低处,那些草木茂盛的地方。”

    按照宋慈的思路,搜寻范围大大缩小,提刑司的人分成高中低三组,从粽子山西坡的南端开始,依次向北搜寻。

    然后出乎宋慈意料的是,三路人马从南到北,地毯式搜寻一过,也未有任何异样发现。

    宋慈自言自语道:“莫非判断有误,粽子山并非命案现场?”

    周辕道:“要不拐个弯,去南坡,北坡搜寻看看?”

    萧景道:“南坡北坡虽与西坡相邻,但走过去还是须要多花时间与精力的。从常理来讲,歹徒不应舍近求远地去掩埋尸体,且南坡,北坡也是与农田相对,不比西坡更加隐秘,他们移尸去那里除了增加作案成本,与暴露的风险,没有任何好处啊。”

    周辕被萧景这么一说,倒也说服了,因此沉默下来,不再说话。

    倒是宋慈顺着周辕的思路,接着道:“除非发生一种情况,凶手便有理由舍近求远,将尸体带到南坡或北坡埋葬。”

    萧景好奇道:“请大人为下官开解疑惑,究竟发生何种情况,凶手会甘愿多走路程,移尸到北坡或南坡?”

    宋慈道:“假设凶手有一块田,这块田刚好在粽子山的北坡下面或者南坡下面呢?如此,则北坡或南坡的安全性便大大提升了。因为尸坑所对着的,是自己家的农田,而自己家的农田没有外人来往出入,就可保整个埋尸的过程无人看见,也可保日后尸坑的安全。”

    宋慈的这一番推论,说得周辕和萧景的眼睛大放光彩,他们无不认为宋慈的推论有理有据,便建议事不宜迟,从速调查粽子山北坡、南坡下面的农田的归属。

    宋慈道:“粽子山可以说是封川县与开建县之间的界山,但范围上来讲,它仍属于封川县管辖。走,掉转马头,再回封川县衙。”

    到了县衙之后,要查出粽子山下这两片农田的归属,便不费吹灰之力了。

    从县里提供的资料来看,粽子山北坡下面那块地,是属于黄家村村民黄自安所有,南坡下面那块地,则属于沙溪村村民贾雄所有。

    土地归属确定之后,提刑司又马不停蹄,着手调查起黄自安与贾雄这两个人来。

    结果发现,贾雄的儿子贾震非常可疑。

    其一,据沙溪村保长与村民反应,贾震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老婆孩子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