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朱棣则是目眦欲裂。
他自诩战神皇帝,听到明末之时明军竟然溃败成了那样,自是更加不能接受。
“真是废物,为君者不懂军情让将帅强行出征!为将者竟然主动残害自己手下的士兵!难怪大明将亡啊!”
朱棣越说越激动,竟是眼前一黑,整个人直直地往后倒去。
幸好一旁他三个儿子,连忙扶住了他。
朱高枳忙安慰道,“老爷子,您又是何苦这么担忧呢?儿子说句不好听的,哪个王朝末年都一样烂!至少咱大明没那洋人欺负啊!”
坐在椅子上的朱棣此时已经慢慢缓了过来,闻言横了一眼朱高炽,“咱大明被那鞑子夺了天下又好到哪里去了?”
朱高炽一时间无言,他知道他爹的自尊心向来很重,更是看不起鞑子们,满清于他恐怕还不如那些洋人。
此时朱瞻基却是开了口,他懂老爷子的心思,也受老爷子的喜欢,当即撒娇卖乖道,“皇爷爷,这姜姑娘不是说这大疫其实都是人祸吗?肯定有能控制的办法的,要不然您问问?”
朱棣闻言顿时精神一震,他从不是沉浸在悲伤中的人,他也不是没碰上过困难,那么难的靖难之役他不也撑过来了吗?
既然蔓延全国的瘟疫是人祸居多,那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于是朱棣当即坐起身,开始在弹幕上发问。
【Judy:主播,这瘟疫能否避免呢?最好是提前几十年甚至百年在制度上就能掐灭这瘟疫。】
姜宛本还沉浸在王朝末年百姓凄惨生活的悲伤中,看到这条弹幕后悲伤情绪顿时消失不见。
她嘴角一抽,这人可真是贪心,竟然想要一劳永逸解决的办法!哪怕是如今也不能避免疫情的好吗!
不过她突然间又想到明末这爆发的是鼠疫,如今华夏倒是真的很少再爆发鼠疫了。
况且这明末鼠疫的发生还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自己导致的,而不是像如今这般突然间碰上病毒变异。
她想了想道,“想要避免鼠疫的发生的确有办法,毕竟如今除了偶然听到有一两个人感染鼠疫很快便控制了下来,倒还真没有再听到了。”
姜宛这话一出,天幕下几乎所有皇帝都精神一震,坐起了身。
这后世竟然已经彻底控制了鼠疫!这可是大好事一桩啊!
一瞬间,所有皇帝都吩咐着周围侍从们将姜宛说的话一字一句的记下来。
姜宛清了清嗓子道,“对于传染病,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基层监控系统,鼠疫和霍乱都是甲级传染病,属于最高等级。所以一经发现,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80-90(第5/15页)
市里两小时,乡村六小时上报防疫站。然后鼠疫患者会被严格隔离起来,同时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统一消毒。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员也都分级别隔离观察,如此将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姜宛介绍完后,天幕下原本信心满满的皇帝们顿时沉默了。
这些手段虽然听着跟他们如今实行的政策差不多,但细细思考下来却是大不同。
别的不说他们怎么可能做到2小时亦或是6小时上报呢?他们能做到在一座城池被小规模感染后及时发现就很不错了!
还有那统一消毒,控制身边接触过的人都是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很是困难政策,官府里哪有那么多的人去管理病人呢?
朱元璋、朱棣更是有些泄气,他们刚升起来一丝希望旋即又破灭了。
以如今他们大明的官府能力,这实属天方夜谭!
难道真的没办法避免明末的瘟疫了吗?
然而就在这时天幕上的姜宛却是又笑着道,“当然诸位都应该不是身在国内,你们当地的政府应当是没有国内基层的执行力的。而且你们既然那么爱扮演古人,那我就从大明朝的角度讲讲那鼠疫的成因。”
“其实呢明朝的鼠疫并不只是崇祯年间,而是从嘉靖朝开始便已经有苗头了。那个时候明朝与蒙古边境多有动乱,于是大量汉人逃亡草原开垦农田,草原上老鼠的生存环境被挤压,人与老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到了万历年间,更是频发旱灾,不仅是百姓需要逃荒,老鼠们也需要逃荒寻找水源,水源无可避免地被大规模污染了。而当人饥饿时,为了避免死亡,什么都会成为食物,也就包括那些带病的老鼠。”
“于是老鼠身上的病毒传染到了人身上,然后蔓延开来。于是旱灾、蝗灾、瘟疫开始反反复复,再也无法停止,一直到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天气转暖。”
最后姜宛总结道,“所以呢大家也可以看出,明末这么大的瘟疫本质还是因为战乱、干旱导致百姓没了粮食,被迫与老鼠接触,甚至是吃老鼠。人数一多自然难免被传染了鼠疫。”
“如果政府能做好灾年的粮食储备,让百姓不至于饿到去吃老鼠,同时给人们宣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那么哪怕鼠疫哪怕零星爆发,也不至于蔓延成全国的大瘟疫。”
明洪武,朱元璋来回踱步思考着姜宛的话。
这段话乍听比姜宛最初的办法还难,但实际上朱元璋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可操作性。
姜宛这言下之意不就是只要天下太平就不会发生蔓延得这么广的瘟疫吗?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老百姓有粮食吃,就不会去冒险吃那些老鼠了。
朱元璋顿时想到那些高产粮食,顿时来了精神。
他同时想到那海外的大片领土,天气转冷又怎么样?只要往南迁总有肥沃的土地!
当然这前提是大明有足够的武力,收归那些土地。
对了,火器!
这些就是他大明的生机啊!原来天幕早已经给了他们!
明永乐,朱棣与朱元璋不愧为父子,他也很快想到了这些。
只是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点,再好的物质基础也耐不住皇帝昏庸啊!
朱棣不由得想到曾经的建文帝,若是他没那么着急,一点点削藩,给他们这些叔叔一点活路,说不准他也就不会造反,哪里又有后来的事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据姜宛东一句西一句的剧透里,他们大明之后的皇帝奇葩可谓是颇多啊。
如果不是出了张居正这样的臣子,大明恐怕要更早就亡了!
朱棣想到这,突然间想到了姜宛之前介绍过得君主立宪制。
如果皇帝昏庸,那就让贤德的大臣当政,这样是不是至少天下不会乱,大明就不会亡了?
但很快朱棣便被自己脑海中的念头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怎么会有这么恐怖的想法,这不就是主动交出皇权?
这天下是他朱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啊!
不行!他绝不允许!
可是哪里又有更好的办法呢?朱棣一时间陷入沉思。
第84章 第 84 章 崇祯:朕决不能比那清末……
明万历年间, 张居正听见那瘟疫竟然从嘉靖时代便已经有了苗头,更是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没想到祸患竟然已经出现了那般久,而他却是什么都不知道。
枉他自诩聪明绝顶, 结果也是个蠢蛋!
此时他正在内阁主持朝政, 当即开始准备那些预防工作。
他望向北方,深深地叹了口气。北逃的百姓也是被逼无奈啊, 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朝廷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 更没能让百姓们吃饱。
不过好在天幕为他们带来高产的粮食, 还带了火器的改进方法,而且他的身体也仿佛跨过了那道坎后仿佛了精神了起来。
他要在自己这最后的时光里再多为大明续命百年, 至少撑过那满清崛起的时代, 如果能直接像天幕里那般过度到那如欧洲的君主立宪制就再好不过了!
崇祯也打起了精神,他知道自己做不到彻底控制那瘟疫。
但是如今他既然知道了鼠疫的传播途径,总能多救几个人。
百姓们哪怕不信朝廷, 也应当信那天幕所言。
只可惜那天幕没有告诉他们那福建大夫的大名, 不过倒总算有了方向, 而且还有那吴又可也是有本事的,他也可以命人去寻找一番。
吩咐完后, 崇祯才又看向宫墙之外。
他的确救不了大明, 但希望他为帝的最后这段时光也算是没他们老朱家的先辈了。
除明朝外,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听到那明末的惨状也都是背后一凉, 连忙召集了官员商讨防疫事宜。
姜宛说完了明末, 便继续介绍口罩的历史。
“当然其实这些遮挡口鼻的布条跟现代的口罩差别很大, 毕竟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病毒真正是由什么传播的,而这布条实际上也挡不住那更加细小的病毒。”
“直到1861年,法国的微生物学家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存在生物细菌,不过呢, 那时候人们只以为通过肢体接触才能传播细菌,于是开始对相关手术器械开始消毒。”
“只是医生们发现,即使做了充分的消毒准备,手术中还是有不少的病人感染。直到189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弗在实验中证明医护人员交谈时的唾液带有一种细菌会让病人感染。于是以此为基础,德国外科医学家呼吁医务人员在手术时,应当带上消毒后的纱布口罩。”
“不过呢,那时的口罩很粗糙,只用几层纱布将脸缠起来,不仅不方便,密封性也很差。于是人们开始对其改造,增加细铁丝作支架,然后又增加了挂耳的带子,成了现代口罩的雏形。”
“现代意义上的口罩出现在华夏则是清末的东北大鼠疫,就如同之前所说的那般一个王朝的末期似乎总伴随着一场大瘟疫,1910年清朝的最后一年,从俄罗斯回来的工人为哈尔滨带来了鼠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80-90(第6/15页)
。”
“清王朝此时也已经是风雨飘摇,但是在最后的时刻清廷竟是难得地展现了一些现代政府的素养,他们派了海外留学归来的医生伍连德去到东北控制瘟疫。”
“经过对患者们进行调查与尸体解剖,伍连德确定此次瘟疫是肺鼠疫,比以前常见的腺鼠疫更加烈性,且传染性更强。彼时东北情况复杂,不少地方和铁路在日本人和俄国人的控制范围内,但是伍连德却说服他们封了城,关闭了铁路以及公路,对疫区进行严格隔离,焚烧患者尸体和患者住所,最终4个月便控制住了疫情。”
“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口罩,只需用两层纱布夹一块吸水棉便能制成,造价低且材料极易获得,不仅在这一次的鼠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之后大大小小的疫情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明洪武,朱元璋听到大清末年也爆发了鼠疫,先是心头一喜,想那满清也有今天。
但很快他又觉得不对,满清能有多少人,这死得还是他汉家百姓啊!
然而在听到大清竟然四个月就控制下来了鼠疫,将疫区控制在了东北后,朱元璋彻底有些破防了。
他语气很是酸溜溜道,“这满清可真是命好,竟然在末年还能碰上这样的好臣子!咱大明怎么就这般倒霉?!”
马皇后听到自己丈夫的话很是无奈,只能安慰道,“那大清统治的也多是我汉家百姓,最终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瘟疫到底是好事一桩啊!你得往好的方面想啊!”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心中难免酸溜溜嫉妒满清的好运。
最后他只能有些不情愿地道,“罢了,那满清也就是仗着时代发展,要是搁咱大明当政,知道那什么细菌还能通过呼吸的空气传染,咱大明只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崇祯听着姜宛的讲述,则是颇有些百感交集。
之前听姜宛讲述那清末的历史,他自觉自己哪怕再差身为亡国之君应当也是比那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号上许多。
别的不说,他敢天子守国门至死,那溥仪有这样的骨气吗?
那溥仪只是比自己运气好一点罢了,他碰到一个更加文明、心胸宽广的继任朝廷罢了。
然而听着这清朝竟然在最后一年还能如此妥善处理鼠疫,他顿时开始怀疑自己,难道他竟然连那鞑子皇帝中的昏君还不如吗?
这个想法让崇祯心头一凉,也彻底激起了他心中的不服气。
不行,他绝不能辱没先辈,一定不能比那鞑子皇帝差!
这般想着他彻底打起了精神,站起身,对着身旁大太监下令。
“王承恩,传朕命令,先召集宫中所有的绣女,赶制那伍连德口罩。随后再召集百官,这一次朕要亲自去处理京城疫情,这也算是朕为天下百姓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姜宛并不知道崇祯此时的想法,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