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95章 三泡台(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带的女人自古吃苦耐劳是出了名的,不管物质条件多么差,女人们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炕烧的热热的,孩子的衣皮补丁摞补丁,但暖和干净,家里的饭虽简单,但油盐酱醋调和的红红火火。改革开放以后,政策好了,农民富了,就像这农家乐一样,地里的粮食产量高了,种地粮食有保障,付业再有收入,日子更是锦上添花。人也时尚了,年轻人毕竟有了新思想,也逐渐学会了跟随时代,女人也懂得打扮一下,画眉涂口红,穿牛仔,就如今天倒茶的姑娘一样,也有了时代美女的气息,分不清城乡差别了。小伙子们外向,酒不会离口,大杯大碗,一口干,喝的头红脸红,你不喝,他们不会罢休,你喝倒了,他们端茶倒水,不厌其烦地伺候着你。过的比城里人自在潇洒。

    我是农村人出身,看着这些好的变化,我很欣慰。

    小媳妇我们续了水,又去招呼别的客人。

    我们继续喝茶。看老何和广平不太会喝盖碗茶,拿起杯子牛饮,我给他们讲盖碗子的喝法:甘肃和宁夏人习惯说“刮个碗子”,那是因为喝这碗茶姿势很讲究,在饮用时,必须是一手捧在盖碗底,另一只揭起碗盖,把茶碗中的飘料轻轻划向下嘴处的反方向,滗出的茶汤就可以无障碍的入口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按照我教的方法和姿势喝了一杯。我又跟他们讲更深入的东西,体会三炮台的味道。

    三泡台,说它是茶,更像每回族人的民族特色饮料,三泡台,香而不清则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活不算上等,只有鲜、爽、活才为茗中佳品,当茶香里混合着更多的香味,从唇齿间慢慢游走至口腔,渗透在每一颗味蕾里时,整个味觉系统都会幸福到跳起舞来,因为那个味道实在是太美好了,所以说刮碗子在gs省宁乡人人心里,那就是休闲、聊天、喧关的的美好邀约。

    你是不是以为最纯正的三泡台只存在于黄河边或者公园里的茶摊上?

    夏暑,口干舌燥,一碗三泡台,清凉解暑;严冬,西风烈,一口三泡台,甚是温暖;一杯养生三泡台,足以让你体会世间的香甜和美好,带你领悟豪爽西北人情。

    人来,碗子刮上;人走,留有余温。缘分里不管好坏,愿你一生有山可靠,有树可栖。对饮一碗茶,相看两不厌。一碗三泡台,带你游遍西北大地。

    喝茶的时候,搞羊皮筏子漂流生意的小商人,三番五次的来问我们,坐羊皮筏子漂流去,可美了,可好玩了,我们因急着赶路,谢绝了他们的拉拢。

    由于要赶时间,我们只是在外面远观一下,合影留念,有到此一游的意思。

    带着一点小遗憾上路了,进入景泰县城,发觉省道s201车多且灰尘大,我们决定驶上定武高速,开往中卫方向。一路上,我们没有再见到黄河,进入中卫地界后,广平说你们老家中卫这个名字起的挺好听的,中国,我还听过中山,再就是你们的中卫,这几年《亲爱的客栈》、《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在此取景,还有些影响,“中卫”有什么来头和历史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虽然是中卫人,但是也了解的不多,粗略的知道一点,据记载,春秋时羌戎杂居,秦属北地郡,汉置郡设“眴卷县”,明时朱元璋屯田边,设军事建置“中卫”,逐成地名,沿用至今。

    进入中卫地界不久,我们又与黄河相遇了。黄河自兰州向北奔腾,到了中卫,黄河将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给这片土地带去充沛的水资源。

    当天5点多就到了沙坡头,包兰铁路通过景区,将沙坡头划为分南北两区,南半边靠近黄河,所以又叫黄河区;北半边连接腾格里沙漠的最南端,所以又叫沙漠区。

    喜欢陪你一起房车行请大家收藏:陪你一起房车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