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名师(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风流皇女她只想躺平》12、名师

    应如风来到外院厅堂,一进门,便看见数年未见的陈旗陈老太傅正坐在厅里把玩戒尺。她已到花甲之年,华发丛生,但那双探照灯一般的小眼睛依然炯炯有神,照得她遍体生寒。

    当年她与众姐妹一起在皇家书院念书的时候,陈老太傅正是院长。

    那时,她整日在课堂上讲小话吃零食睡大觉,还时不时地在作业中写一些诸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类让守礼的陈老太傅振聋发聩,把她作业撕成齑粉的现代诗。气得陈老太傅隔三差五让她顶着书本在书院门口罚站。

    应如风自是不可能乖乖认罚,每每等太傅走了,就会偷偷跑出去逍遥。

    直到某日,她在天香阁倚栏听曲,大方打赏小倌时被陈老太傅抓个正着。她狡辩自己是在体察民情,扶持民间艺术。陈老太傅一口气没提上来,当场晕了过去。

    后来坊间便有了陈老太傅不肯服老,与皇女争锋险些埋骨温柔乡的传言。

    陈老太傅一生清誉毁于一旦,气得告到皇上面前说,要么让应如风滚蛋,要么准她辞去太傅一职,告老还乡。

    应如风生怕母皇做出错误的抉择,当即提出了离开书院,出去游学。母皇知道她不爱读书,索性随着她去了。应如风也趁机在外逍遥自在了一整年,直到玩累了才回京。

    “太傅,好久不见,您老人家怎么有空来我府上?”应如风堆起笑脸问道。

    陈老太傅挥着戒尺重重地敲在手边那摞一尺高的书本的上,“老臣是奉摄政王旨意,来教五殿下规矩的。”

    应如风急忙劝阻道:“您老当年亲口说过教不了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老一生说一不二,怎能为我破例?”

    “哼,殿下还是和当年一般伶牙俐齿。”陈老太傅敲了敲桌子,“圣人曰因材施教,是臣当年眼界太窄,没找到正确的方法教导殿下,深以为憾。幸得摄政王重新给了臣一次机会。时间有限,殿下请吧。”

    一个时辰后,应如风甩着酸软的手腕,口干舌燥地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陈老太傅仿佛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无论她说什么都不会生气,笑咪咪地指导她抄写传世经典,写错一个字就重新抄。

    陈老太傅身边还站着几位冷冰冰没有一丝表情的带刀侍卫,让她一点脾气都不敢有,只得按下搞鬼的心思,乖乖抄写。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的时间,应如风丢下毛笔,一秒都没多停留,风一般地往卧室奔去。此刻她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和床零距离贴贴。

    “殿下莫走。”一道陌生的声音喊住了她。

    什么人敢在她府上拦她?应如风抬头看去,面前挡着的人她倒是认识,是年仅十五岁就成为宫廷乐师,如今不过二十岁出头便在民间有了琵琶圣手之称的方和方大家。

    应如风脑壳隐隐发疼,这人和她也有过节。

    某次她嫌宫宴无聊,提前离席时却被太女拉住道:“五妹且慢,等会有方大家的新曲,不妨留下一听。”

    她与人有约,急着离开,便随口说道:“在我看来,看方大家不如看红袖。”

    太女茫然,“红袖是谁?”

    “彩云轩的头牌。他的手那叫一个灵巧啊!”应如风闭上眼睛回味了一番才道,“姐姐看过便会知道什么叫做形神兼备,媚骨天成。我都怀疑他是琵琶成精。”

    太女无奈地摇摇头放她离开。

    应如风一转身,就看见方大家抱着琵琶从她身旁走过,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比天边的彩霞还多几种颜色。

    后来她听别人说,那场表演是方大家自十岁登台以来唯一一次失手。

    “方大家怎么会在我府上?”应如风问道。

    方和常年浸淫在乐器中,气质极为温和大方。他柔柔地一笑,但那笑容却让人感觉不到半分温暖,反而冷飕飕的,“小人奉摄政王旨意,前来教五殿下琴艺。”

    “我堂堂皇女,学琵琶不大合适吧。”在大兴,琵琶多在男子间盛行,女子间更流行古琴这类有圣人遗风的乐器。不过应如风没有多少艺术细菌,对任何乐器都一窍不通。

    方和不以为意,指挥着仆从把各式乐器流水般地搬进琴房中,“小人对各类乐器都略有所成,不论殿下想学什么,小人都可以指点一二。”

    应如风拿起一根鼓槌,在一面一人高的大花鼓上敲了一下,“那我选这个。”

    她本以为乱敲一通就可以把方和气走,没想到方和直接握着她的手捶了下去。

    咚的一声,她的虎口险些被震裂了。

    方和没给她休息的时间,鼓点如同疾风骤雨般在房间中响起。

    应如风在女尊国第一次被男人主动握手,愣是没有生出半分旖旎心思。一首战场上用的破阵乐敲下来,她从手心到肩膀都麻得没知觉了。

    方和当乐师真是屈才了,这么大力气应该送去边塞修长城才对。

    一个时辰后,方和施施然离开了琴房,眼中充满了大仇得报的快乐。而应如风则像块破布一般趴在鼓面上,两只胳膊无力地垂在两边,稍稍动动手指都觉得酸痛。

    “殿下,棋院的王国手来了。”

    “殿下,画院的章画圣来了。”

    “殿下,书院的齐书圣来了。”

    “……”

    应如风怀疑,应如行把所有她得罪过的人都挖了出来,派到她府上来折磨她,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感觉比直接给她一刀还难受。尤其是每位老师临走前都会春风满面对她说,“五殿下,明日再见。”

    见见见,见个大头鬼啊!这种日子要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偏生她还有苦说不出。应如行给她找的老师都是各领域的名家,是万千学子求而不得,恨不能掷万金以得一二指点的名师,出去诉苦只会被骂不知好歹,牛嚼牡丹。早知如此就让伊恒把她推进溪水里好了,躺在床上发烧总比学习来得容易。

    跟众名师车轮大战后,和死鱼没什么区别的应如风被烛心从书房里拖了出来。

    “我可以回去睡觉了吧?”女儿有泪不轻弹,可这一刻,应如风格外想哭。

    烛心拍了拍她的手,同情地说道:“殿下再坚持一会吧,新科武状元已经在练武场等着你了。”

    “武状元?练武场?”应如风迟钝的大脑几乎转不动了,既要习文还要习武?找块豆腐撞死算了。不过她印象中没有见过武状元,更不曾得罪过,会是谁呢?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风流皇女她只想躺平》12、名师

    应如风来到外院厅堂,一进门,便看见数年未见的陈旗陈老太傅正坐在厅里把玩戒尺。她已到花甲之年,华发丛生,但那双探照灯一般的小眼睛依然炯炯有神,照得她遍体生寒。

    当年她与众姐妹一起在皇家书院念书的时候,陈老太傅正是院长。

    那时,她整日在课堂上讲小话吃零食睡大觉,还时不时地在作业中写一些诸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类让守礼的陈老太傅振聋发聩,把她作业撕成齑粉的现代诗。气得陈老太傅隔三差五让她顶着书本在书院门口罚站。

    应如风自是不可能乖乖认罚,每每等太傅走了,就会偷偷跑出去逍遥。

    直到某日,她在天香阁倚栏听曲,大方打赏小倌时被陈老太傅抓个正着。她狡辩自己是在体察民情,扶持民间艺术。陈老太傅一口气没提上来,当场晕了过去。

    后来坊间便有了陈老太傅不肯服老,与皇女争锋险些埋骨温柔乡的传言。

    陈老太傅一生清誉毁于一旦,气得告到皇上面前说,要么让应如风滚蛋,要么准她辞去太傅一职,告老还乡。

    应如风生怕母皇做出错误的抉择,当即提出了离开书院,出去游学。母皇知道她不爱读书,索性随着她去了。应如风也趁机在外逍遥自在了一整年,直到玩累了才回京。

    “太傅,好久不见,您老人家怎么有空来我府上?”应如风堆起笑脸问道。

    陈老太傅挥着戒尺重重地敲在手边那摞一尺高的书本的上,“老臣是奉摄政王旨意,来教五殿下规矩的。”

    应如风急忙劝阻道:“您老当年亲口说过教不了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老一生说一不二,怎能为我破例?”

    “哼,殿下还是和当年一般伶牙俐齿。”陈老太傅敲了敲桌子,“圣人曰因材施教,是臣当年眼界太窄,没找到正确的方法教导殿下,深以为憾。幸得摄政王重新给了臣一次机会。时间有限,殿下请吧。”

    一个时辰后,应如风甩着酸软的手腕,口干舌燥地从书房里走了出来。

    陈老太傅仿佛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无论她说什么都不会生气,笑咪咪地指导她抄写传世经典,写错一个字就重新抄。

    陈老太傅身边还站着几位冷冰冰没有一丝表情的带刀侍卫,让她一点脾气都不敢有,只得按下搞鬼的心思,乖乖抄写。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的时间,应如风丢下毛笔,一秒都没多停留,风一般地往卧室奔去。此刻她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和床零距离贴贴。

    “殿下莫走。”一道陌生的声音喊住了她。

    什么人敢在她府上拦她?应如风抬头看去,面前挡着的人她倒是认识,是年仅十五岁就成为宫廷乐师,如今不过二十岁出头便在民间有了琵琶圣手之称的方和方大家。

    应如风脑壳隐隐发疼,这人和她也有过节。

    某次她嫌宫宴无聊,提前离席时却被太女拉住道:“五妹且慢,等会有方大家的新曲,不妨留下一听。”

    她与人有约,急着离开,便随口说道:“在我看来,看方大家不如看红袖。”

    太女茫然,“红袖是谁?”

    “彩云轩的头牌。他的手那叫一个灵巧啊!”应如风闭上眼睛回味了一番才道,“姐姐看过便会知道什么叫做形神兼备,媚骨天成。我都怀疑他是琵琶成精。”

    太女无奈地摇摇头放她离开。

    应如风一转身,就看见方大家抱着琵琶从她身旁走过,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比天边的彩霞还多几种颜色。

    后来她听别人说,那场表演是方大家自十岁登台以来唯一一次失手。

    “方大家怎么会在我府上?”应如风问道。

    方和常年浸淫在乐器中,气质极为温和大方。他柔柔地一笑,但那笑容却让人感觉不到半分温暖,反而冷飕飕的,“小人奉摄政王旨意,前来教五殿下琴艺。”

    “我堂堂皇女,学琵琶不大合适吧。”在大兴,琵琶多在男子间盛行,女子间更流行古琴这类有圣人遗风的乐器。不过应如风没有多少艺术细菌,对任何乐器都一窍不通。

    方和不以为意,指挥着仆从把各式乐器流水般地搬进琴房中,“小人对各类乐器都略有所成,不论殿下想学什么,小人都可以指点一二。”

    应如风拿起一根鼓槌,在一面一人高的大花鼓上敲了一下,“那我选这个。”

    她本以为乱敲一通就可以把方和气走,没想到方和直接握着她的手捶了下去。

    咚的一声,她的虎口险些被震裂了。

    方和没给她休息的时间,鼓点如同疾风骤雨般在房间中响起。

    应如风在女尊国第一次被男人主动握手,愣是没有生出半分旖旎心思。一首战场上用的破阵乐敲下来,她从手心到肩膀都麻得没知觉了。

    方和当乐师真是屈才了,这么大力气应该送去边塞修长城才对。

    一个时辰后,方和施施然离开了琴房,眼中充满了大仇得报的快乐。而应如风则像块破布一般趴在鼓面上,两只胳膊无力地垂在两边,稍稍动动手指都觉得酸痛。

    “殿下,棋院的王国手来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