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0章 佛教东传第1页/共1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在此之前在印度恒河流域传播。南北朝时很鼎盛,香火不断。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也译作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释迦,种族名,意为“能”;牟尼,亦译为“文”,是尊称,意为“仁”、“儒”、“忍”、“寂”。合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传或上座部佛教或认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说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

    释迦牟尼在27岁时,因感受到人间生老病死的痛苦,而选择放弃王位继承,出家修行。他在菩提树下打坐49天,最终证悟成道,开启了佛教教化。

    他的教化工作从印度恒河流域开始,后来逐渐扩展到印度次大陆的各个地区,甚至远达东亚、东南亚等地域。

    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释迦牟尼强调人生是充满苦恼的,其核心观念之一是“诸行无常”,意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变化的,因此人生充满了痛苦和无常。

    他提倡修行者应当摆脱欲望,达到心灵的平静,并通过实践如布施、持戒、忍辱等来净化心灵,最终达到涅盘的境界,获得永恒的安息。

    此外,释迦牟尼还倡导因果报应理论,认为人的善恶行为将决定其来世的命运,从而鼓励人们行善积德,抵制恶行。

    这一理论对后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佛教徒遵循的重要教义之一。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的确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繁荣昌盛,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其他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兴起、社会变迁、政治动荡等。

    尽管如此,佛教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文化群体中。

    如今,佛教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有许多寺庙和信徒。同时,佛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兴发扬的机会不会太久,苦难中佛道是光,救赎于黑暗困苦中的人们。

    总之,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过繁荣昌盛的时期,虽然现在的影响力不如过去。可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佛陀的教育,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喜欢我是另一个自己的替身请大家收藏:我是另一个自己的替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