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4章 南中国(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百越,是指我国古代沿海一带很多民族的统称,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其分布范围大致在吴楚以南的山区,包括现在的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

    具体来说,有浙江北部的于越(春秋时期的越国)、浙江南部山区的瓯越国(东瓯越,大致在现在的温州一带)、江西安徽一带的干越国、福建一带的闽越国、广东一带的南越国,以及广西一带的西瓯越国等。

    百越的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迁徙和融合而有所变化。

    中国历史上的百越国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共存在了92年。百越国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秦朝的军队占领岭南,实行军事统治和郡县制,还有就是内部战乱。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西周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即今天的陕西省和河南省一带。而长江以南地区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西周时期在长江以南并没有形成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长江以南地区在西周时期虽然未形成国家,但可能存在一些部落或方国。这些部落或方国与西周王朝的关系可能较为松散,但并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

    此外,随着历史的发展,长江以南地区逐渐得到了开发和发展,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苗是中国上古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被称为“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期称三苗,而春秋时则称为蛮。

    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有的文献记载三苗“惟作五虐之刑”,即最早发明了刑罚。此外,三苗还有“髽首”的习俗,即将麻和头发合编成。文明古国之南,主要指的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古代王国——南诏和大理。

    南诏,是一个由乌蛮族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在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年)建立的古代王国。皮罗阁统一了洱海地区的六个部落,称为六诏,而蒙舍诏位于最南,因此被称为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逐渐征服了西洱河地区的各个部落,统一了洱海地区。

    南诏王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国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天的云南全境、四川南部和贵州西部等地。南诏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体,王下设清平官六人,相当于宰相,大军将十二人,掌管军事。南诏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大理,是南诏国在748年从巍山迁都后的新都城,位于今天的云南大理。在大理期间,南诏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其疆域一度扩展到了今天的越南、缅甸等地。大理不仅是一个政治中心,也是一个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大理期间,南诏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贸易繁荣,手工业技艺精湛,特别是纺织业和制盐业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总的来说,南诏和大理是中国西南部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它们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存在于937年~1254年,先后历经了215年的时间。

    南诏大明七年(937年),大义宁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史称“前理”。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

    1254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