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穿越四合院我成了大反派TXT免费 > 正文 第191章 以后叫我徐半城

正文 第191章 以后叫我徐半城(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  进口贸易额超3亿,净利润25%,合计7500万港币,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有计算在内,进口的供货方多数是徐洋的手下所控股的公司,同样也赚取了不菲的出厂收益。

    这一时期港城贸易公司的进出口收益就是这么爆炸,而徐洋建立这么多家公司的总共花费都不过一千万。

    最终六六年半年多1.5个亿的收益被徐洋分成了两部分。

    1967年港城地皮价格迎来历史低潮,其中1.2个亿被徐洋用来拿地、抢地,此时徐洋和李家成之间也因商业竞争出现了裂隙。

    在公开场合李家成多次指责徐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鸡下蛋,借用换股来谋取他的资源来发展他自己的地产公司。

    甚至还和他竞价抢地。

    结果就在他发表这番言论的第二天,李家成的地产公司就遭遇了多家银行的拒绝贷款。

    原因是评估其偿还能力不足。

    论现金流李家成虽然号称楼王但是丝毫不能和徐洋相比。

    为了和徐洋竞价拿地,李家成不惜变卖资产,打破多年来办公大楼只租不售的原则。

    他选择出让了多处市中心办公大厦,最后虽然有国外资本愿意接受,但是人家提出了附带条件,购买cbd的同时也要购买李家成半数的港口以及货柜产权!

    最后李家成一咬牙忍痛卖了,港口的稳定租金绝对没有拿地块来的收益高,多卖一些资产到时候的现金流会更充分。

    至于买方是个漂亮国人,名字叫莫里斯·洋·布十。

    名字里的那个洋李家成看着就来气!

    但是他还是卖了,毕竟远隔一个大

    洋,这个漂亮国大鳄怎么也不可能和徐洋有什么关系。

    为了和徐洋竞争李家成简直杀红了眼。

    然而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卖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本。

    港口和货柜是比楼盘更稳定的资产,楼盘可能会受居民收入和经济危机哪怕是时局变动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而不景气。

    但是港口一天也不会停运。

    后世很多经济分析报纸都指了出来李家成之所以挺过了那么多次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港口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支持。

    而今天他的港口和货柜产权一半都已经到了徐洋手里。

    而徐洋自己手里余下的3000万也都被徐洋用来从其他人的手里去收购港口产权。

    8000万全部用来成立了自己的地产公司和买地块。

    而远在北平的200多名退伍兵手下,这批最值得徐洋信任的人其中大多数都被徐洋邀请来了港城参与房地产项目。

    李家成变卖的资产一共卖了1.1亿的港币,就在他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现金流充裕可以大批量拿地的时候。

    徐洋的两个动作直接让他差点气到吐血。

    第一个动作就是将reits基建基金募集来的资金一部分合计4000万港币用于了购买地块。

    徐洋当初推出这个资金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公众存款来达成占地的目的。

    而且随着港城的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基民得到的回报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港城市民将钱投给徐洋。

    虽然买来的地块产权是公司产权,但是并不妨碍徐洋可以选择最后的经营方向,也不妨碍从中获得一部分利润,例如进行小区、商场的物业服务、中介服务等等。

    第二个动作更有意思。

    徐洋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壕无人性,现金流充足,结果就在李家成变卖资产以后,徐洋向多家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

    由于徐洋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名下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一次贷款直接贷下来了三个亿的港币。

    徐洋股市里虽然也有三个亿港币,但是徐洋根本没打算动用。

    国外的金融户头上的美金也已经滚动到了6亿美金。

    但是徐洋依旧选择了贷款。

    这种大额贷款具有很高的议价权,徐洋用不到5%的贷款利率贷到的钱买地以后,未来会产生百倍以上的增值。

    傻子才不选择用银行的钱来借鸡生蛋。

    这两手借鸡生蛋的动作直接给了这些没觉醒几分金融意识的李家成和其他炒楼大佬一记生动的教学。

    只不过学费的代价比较高昂罢了。

    因为这波低价洼地错过就不会再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