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清蒸鲳鱼最新小说 > 正文 第七十六章 凤阳行

正文 第七十六章 凤阳行(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通情达理的郑和,在马穆鲁克人郑重的道歉以后,表示误会已经解除了。

    热情的马穆鲁克人更是支付了大量的战争赔款。

    郑和船队在帮助马穆鲁克人解决了一些人口问题以后,也启程返航。

    至于说路过印度、南洋之时留下了大量的马穆鲁克劳工,那也只是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已。

    郑和则是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航行,大明的属国数量又增加了七八个。

    至于说热情好客的马穆鲁克、印度人民主动进献给大明的礼物,自然被献给了皇帝陛下。

    视线回到应天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的时候,小朱正式离开应天城,前往凤阳观摩祖宗肇业之基。

    现在的凤阳不但是中都,更是新设的安徽布政使司治所,不过由于此次是观摩肇业,所以蹇义也并未离开凤阳相迎。

    小朱在李景隆的护卫下一路走向凤阳。

    沿途路过一些村落的时候,小朱询问了当地村民的生计以及基础教育情况。

    由于靠近京师,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比小朱去年在北平了解到的民生要好很多。

    得益于摊丁入亩的推广,没有了太大压力的百姓们,这两年开始大力造娃,这个结果完全就在小朱的预料之内。

    在这个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年代,不再征收丁税以后,百姓肯定会选择拼命生。

    小朱更是会乐见其成,不说小朱谋划的收狗大业,就是现在大明的疆域,人口再翻番都是必要的。

    摊丁入亩的推出和人口激增存在必然联系,章宗诗皇帝只是稳定发挥了自己不要脸的品质,把他爹的功劳抢了过去而已。

    人口增长反而和所谓的红薯传入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直到民国时代,红薯的亩产干重也就300斤左右,根本没有后世网络上传的那么神奇,这也是小朱从没有急着去美洲找红薯、土豆的原因。

    小朱眼中美洲价值最大的有且仅有橡胶树而已,虽说现在也有早期的蒸汽机,但是作为现代人的小朱表示,没有橡胶科技,这方面他确实叮不出东西了。

    小朱觉得有找土豆、红薯的功夫,还不如好好发展农业,杂交技术在小朱的影响下已经开始重点研究。

    得益于这几年农书的大面积推广,大明的粮食亩产基本是一年一个台阶。

    特别是北方的军屯,更为先进的集体农场模式,加上大量高丽、倭国人的辛勤耕耘,粮食的亩产量节节攀升。

    小朱也早就想好了在凤阳要把精力更多的花到农事上去。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物资输入大明,应天周边的百姓则是享受到了切实的好处。

    受到集体农场的启发,应天周边的有些村落竟然开始有样学样,甚至有村落集资建立了新式布坊。

    这两年,珍妮纺纱机也在大明开始推广,至于更先进的骡机,小朱去北方之前就叮了出来。

    只是那比珍妮纺纱机还高几十倍的织布效率,比珍妮纺纱机更优秀的产品质量,老朱也不得不把这玩样暂时束之高阁。

    不到400里的地,饶是小朱走的再慢,半个月后,小朱还是到了凤阳府。

    安徽布政使蹇义,中都留守梅殷,韩国公李善长以及部分在凤阳养老的勋贵们都出城相迎。

    小朱入城后,当晚就设宴款待了韩国公为首的一众武勋,席间向他们宣扬了大明在南洋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南洋之地的富庶,鼓励这些武勋家庭紧跟朝廷步伐,走出去。

    并且透了口风给他们,未来朝廷会鼓励武勋们开设公司去南洋等地经商,武勋人家的公司更有优待政策,不仅可以招募人手保护财产安全,更是有政策鼓励帮助大明开疆拓土。

    在小朱的大饼以及现实的利益驱动下,武勋们各个积极无比。

    更不用说这是皇孙提出来的,就算是亏钱也得去表忠心,何况现在看起来朝廷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可不是那群消息滞后的文臣,他们知道这两年皇帝都不怎么看得上那么一丁点土地税收了,海外巨大的利润,不仅仅支撑了大明疯狂的军备扩张。还支持了皇帝推行一次又一次的免税政策,消弭这几年郭桓案、孔府案,以及大刀阔斧改革的影响。

    武勋人家早就开始在高丽置办家业了,在常茂被任命为南洋总督之后,最近都纷纷去南洋各地置办家业。

    这两年高丽的收入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虽说需要缴纳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