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TXT免费 > 正文 第174章 土木堡之变(中)

正文 第174章 土木堡之变(中)(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七月十五日,瓦剌突破长城,宋英丶朱冕丶石亨在阳河城和也先交战,明军战备不足,全军覆没,宋英丶朱冕战死,唯有石亨逃脱。】

    【七月十六日,朱祁镇的亲征队伍出发,大量“扈从文武丶吏士皆仓促就道。”】

    【其中随行的有名有姓的文官包括:户部尚书王佐丶兵部尚书邝埜丶刑部右侍郎丁铉丶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等大小官员数十人。】

    【如此匆促,朱祁镇不以为意,以我大明军五十万,对战瓦剌五万,优势在我!】

    【当然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李新峰教授考证,明军的实际人数,在二十五万左右。】

    【打出五倍於孙权的旗号,主要是延续了永乐年间的创意,用以威慑敌人,但後面看来,他更多的是麻痹了朱祁镇自己。】

    【在他看来,军队人数相差如此之多,还要什麽指挥啊?过去就能赢,然後他就把指挥权,完全交给了最“忠诚”的王振】

    【这导致了高层宿将,如张辅等都无法参与军中决策,导致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屡次上章谏言,都被王振“罚跪於草中,至暮方释”】

    【如此造作,导致军中负面情绪攒积,士气低落,甚至有将士想要刺杀王振……】

    【……】

    东汉末年。

    曹操看着有些头疼。

    “你可以让那太监去监军。”

    “但怎麽能让他全权指挥呢?”

    “他有这个能力吗他?”

    “小皇帝无能,累死三军啊……”

    之前看着这朱祁镇几乎毫无准备的带领大军出征,他就已经猜到讨不了好了。

    只是……看着这玩意一直骚操作,实在是有点儿头疼。

    “还几倍於孙权?”

    “哪能拿孙权对比,孙权可不会这般幼稚了,更不会将指挥交给一个不知兵的太监手中,还是全国的精锐。”

    如此多的精锐,他看的心疼啊。

    大明。

    朱元璋气恼的狠狠拍了拍桌子。

    “这小王八蛋,到底想要干什麽?!”

    “不懂军事就交给那个叫张辅的来处理!”

    “你丢给一个太监算什麽?!他是你亲爹啊!”

    “他以为打仗是街头无赖斗殴吗?”

    “看的是谁人多谁人少?”

    “那还要兵书干什麽?当年咱和陈友谅决战,直接投降算了!!”

    看到这种把打仗当成儿戏的所作所为,朱元璋气的浑身发抖。

    特别是……

    这数十万大军,可是明朝的精锐,一旦损失後果不堪设想!

    你要是一两万也就算了,损失了大明朝底子厚丢得起,可如此多的精锐,还带了那麽多文武官员……

    战国时期。

    大秦。

    白起其实也对後世的这种战争很感兴趣。

    所以每当天幕讲到战争,他都会认真观看。

    “兵力差了如此之多,的确很难输……”

    “正面交战即便指挥次些也不惧,只是……”

    “这些草原人皆擅骑马,来去如风,皇帝不通军事,倘若粮道被断……”

    白起理了理胡子,若有所思。

    “土木堡,土木堡……”

    轻声念叨这个地方的名字,但是……记忆中,完全没有此处。

    不过可想而知,应该是距离长城不远的位置。

    “即便瓦剌突破了长城,可这明朝境内如此之多的坚城,草原人又不善攻城,即便是想要切断粮道也是多有不便。”

    “这……怎麽输的?”

    实在是想不到怎麽输的白起,只能将其归咎於皇帝太过愚蠢,指不定是中了别人的埋伏吧?

    “即便是埋伏,如此多的兵力差距,这瓦剌也难以打赢。”

    “想要嬴,得诱使这朱祁镇多次分兵,然後多次埋伏,分多次将这明军击溃,得让他中计数次以上才行。”

    “可……真有人这麽蠢?”

    实在是无法想象这种蠢出了天际的操作的白起,一时无言。

    可不嘛。

    这朱祁镇之前派遣那,宋英丶朱冕,石亨等人,可不就已经败了一阵了吗?

    【八月初一,这支士气低落,且将帅离心的部队终於到了大同,朱祁镇并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想要继续北进与瓦剌决战。】

    【但凡有脑子,不想死的大臣全都反对,瓦剌又不傻,知道我军动向,肯定会拖延转移啊,怎麽会傻呵呵的来决战呢?】

    【这让皇帝更加恼火,自朕登基以来,你们这帮官员一直在碍事,现在朕好不容易亲征了,未见一敌,未放一箭就班师回朝岂不是上天下人耻笑?】

    【於是要求大批士兵顺着长城向宣府转进,沿途寻找战机,如此不加休整,强行冒进,再次为之後的事埋下了伏笔。】

    【“至晚雷雨,满营人畜惊惧益甚,又连日雷雨满营,直到初六行至白登,还没找到瓦剌人。”】

    大汉。

    “白登丶平城丶大同……”

    刘邦看着天幕上的地图,有些熟悉的感觉。

    “此平城在明朝之时改名为大同了啊。”

    “同样还是军事重镇,防备北方这些匈奴人的重要城市啊……”

    “一千多年了,除了这匈奴变成了瓦剌,我大汉朝变成了这明朝,一点儿也没变。”

    摇了摇头,刘邦突然想起。

    “哦对了,後世那华夏北边不还有个叫蒙古国的吗?”

    “不知道後世的华夏和这蒙古……”

    刘邦有些好奇。

    一千多年都没有後世几十年的变化快。

    “天幕一点儿也不讲那蒙古啊。”

    闻言,一旁的吕雉不禁好奇道:

    “有什麽好讲的?”

    “後世打仗的方式,你又不是没有见过。”

    “就蒙古那些骑兵?”

    “扛得住那些坦克丶飞机丶无人机吗?”

    “这朱祁镇也就是生的早了。”

    “如果换成了後世的时候,的确可以瞎指挥一样把瓦剌吊起来打。”

    “可这明朝与我大汉差距并不大。”

    闻言,刘邦不禁笑笑。

    “乃公说的不是这个……”

    “乃公说的是如此广袤的领土,还本就是曾经的华夏领土,难道後世的皇帝就不想拓土几千里,名留青史?”

    “像这朱祁镇这种货色都想,谁说不想,乃公可不信!”

    “……”

    对这明朝朱祁镇的一系列骚操作是技术活并不怎麽感兴趣,只是看了个乐呵的刘邦,和吕雉讨论起後世的事。

    【此时,朱祁镇才意识到一个群臣早就提出来的问题。】

    【会不会是我师前进,而虏寇退伏塞外啊?哦!这麽说来,是也先怂了。】

    【那好啊,那朕就坡下驴,从蔚州进紫荆关班失回朝得了。】

    大明。

    洪武时期。

    “爹!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爹。”

    “都是爹的在天英灵,保佑大明,让这朱祁镇歪打正着,知难而退了。”

    看到最坏的事情没有发生,朱祁镇打算班师回朝。

    虽然这出去溜达一圈啥也没干就回来也怪丢人的,而且还空耗国力,可是……

    对於朱祁镇这种前面一系列骚操作的货色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若说此刻最高兴的是谁,那必然是此刻的朱棣了。

    他手舞足蹈的笑着说道,一副兴奋的模样,心中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朝着自己老爹贺喜的同时,也庆幸今天自己这顿打是不用挨了。

    闻言,朱元璋不禁狠狠地瞪了一眼朱棣。

    “你爹我还没死呢!”

    这老四的话听着就让人不舒服,不过……终究是没有酿成大错,这让朱元璋也松了一口气,对朱棣的脸色也好看了点儿。

    “算你小子走运!”

    “如果天幕上的这小混账之後没干什麽损害我大明根基的事,今日咱就不揍你了。”

    朱元璋嘴角的笑意难掩,谁也想不到,只是没有惨败,空耗国力出去旅游,都能让他这麽高兴了。

    主要是……这天幕之前那麽多铺垫,太吓人了。

    等等……不会还没完吧?

    这小B东西不要给他再来个大的!

    大唐。

    “脸比命重要!脸比命重要!”

    李世民不满的看着天幕上的朱祁镇说道。

    “太幼稚了,怎麽能让这种人来做皇帝。”

    “这朱瞻基怎麽选了个这样的继承人?!”

    即便是明朝的事情,可李世民依旧看的生气。

    “军国大事当成儿戏,行军应该随敌人变化而动,怎麽能和朝臣置气?”

    “如此返回北京,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了……”

    “只是……这天幕的标题分明是叫土木堡之变,这土木堡,不是在那宣府那吗?”

    “走紫荆关不可能经过那里的啊?”

    “难道是这朱祁镇该到了?脑子抽了打算走宣府,居庸关返京?”

    【班师的命令刚下,士兵们刚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早上,朱祁镇醒了,觉得还是想打一仗,执意再次前往宣府与瓦剌进行战略决战】

    【朝令夕改,八月十日,仓促丶疲劳,愤懑,寒心的明军来到了宣府。】

    【而瓦剌军也终於来了,他们不是退到了塞外,而是收缩兵力,准备迎接明军,让其钻入致命的口袋阵。】

    大唐。

    李世民只觉得两眼一黑。

    “蠢货……”

    已经不知道该骂什麽了的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段时间看天幕,他算是见识到了昏君的下限。

    有天生坏种,诸如胡亥丶溥仪这样的。

    有大脑发育不全的宋徽宗丶宋钦宗这样的。

    有飘了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的李隆基。

    有怂包一个,怂到绝後的赵构这样的。

    今天又见到了这啥都不懂却迷之自信的,朱祁镇这样的。

    “这土木堡之变,就是这了吧……”

    他已经看到了天幕上的地图,宣府不远处的土木堡。

    “此处距离那大明京城也不远,明朝京城内留守的大臣能派兵救援吗?”

    一旁的李靖摇了摇头:“陛下。”

    “天幕有言,明军本就是仓促应战,粮草,马匹,军备皆是不足。”

    “更何况一次性带走了二十馀万大军,需要的辅兵,车马更不计其数。”

    “这一来一回传讯也需要时间,恐怕短时间内很难救援……”

    李世民沉默了会儿,这他自然是知晓的,只是看这些昏君看的有些昏了头了。

    “是朕想差了。”

    “即便到了此时此战也并非一定不能打。”</p&g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