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王端端最新小说 > 正文 第246章 大齐不复存在

正文 第246章 大齐不复存在(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夏国。

    禹城,夜市。

    烧烤摊。

    云昭月像只欢快的小馋猫,拿着烧烤吃得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满嘴的油。

    萧九尧浅笑地看着她,眼中满是宠溺,不时扯张纸巾,替她轻轻擦擦嘴角的油渍。

    能让百姓像在夏国,这样自由的生活,是萧九尧如今奋斗的目标。

    如今,各地局势稍显平定,他便将全部心力都倾注在治国安邦之上。

    前段时间,大齐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内物资匮乏,人心惶惶。

    萧九尧审时度势,给刘能下了一道至关重要的旨意。

    刘能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日清晨,便指挥着士兵们,让他们手持大喇叭,整齐列队在大齐都城外劝降。

    连续一个月,大齐都城建安外,劝降的声音就没有停下来过。

    担心城里的大齐军队不放人,杜青和刘能遣人进了城内传递消息。

    与此同时,萧九尧又马不停蹄地颁布了一道最新的政令 —— 巴蜀要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质朴却蕴含深意的话语,始终萦绕在萧九尧的心间。

    巴蜀之地,山峦起伏,多山地,以往的道路崎岖蜿蜒,每逢下雨,更是泥泞不堪,百姓出行艰难,货物运输受阻,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只有路修好了,以后各项事业,无论是商贸往来、文化交流,还是政令推行,才能畅通无阻,走在前头。

    何况此前因局势动荡,从各地汇聚而来诸多外来的人才,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技艺与智慧,这是巴蜀发展的绝佳契机。

    有部分愿意回北地的百姓,萧九尧下了令,给他们分房子,分田产,重新开启安稳的农耕生活,日后都可以自给自足,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

    另有部分百姓,在巴蜀生活的这段时日,被此地的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所吸引,愿意留下来定居。

    如此一来,巴蜀的人口渐渐多了起来,人丁兴旺,随之而来的便是商业的繁荣。

    不仅如此,兴修水利的事情也终于上了日程。

    朝堂之上,萧九尧高坐在上,目光威严地扫过众臣,沉稳开口道:

    “诸位爱卿,如今国之发展,诸多要事亟待解决,而水利一事,关乎民生根基,切不可再缓。”

    早在旱灾来临前,萧九尧就发现了用水的不便。

    百姓们为了取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肩挑背扛,往返数里,尤其是农忙时节,缺水更是让庄稼生长艰难。

    他在夏国,见到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管道设施,方才知道,即便是水资源,亦是可以合理调配的。

    他已和云昭月商量过此事,云昭月立刻着手采购尺寸大小不一的水管。

    如此,把江水引向农田,也不是什么不能做到的事情。

    萧九尧站在宫殿高处,望着远处的山川河流,眼中满是憧憬。

    大齐建安城外。

    此时已经罗列了数万平东军,杜青的木兰军也郝然在列。

    一次次战斗,木兰军已经向所有人证明,女子也能建功立业。

    杜青也给她们请功,作为第一代的女兵,木兰军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街头巷尾都流传着她们的故事,还有说书先生,时不时在酒楼说书,宣扬。

    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巴蜀女子虽然可以立女户,但实际真正单独立户的女子并不多,总的来说,还是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自从商路大开以后,越来越多的女子也开始学着经商。

    这得益于萧九尧对巴蜀两地政策的关注。

    毕竟这里可是他起家的地方。

    大齐建安。

    连续月余的劝降后,都城百姓果然动摇。

    大齐朝廷权贵眼见大势已去,开始想着突围。

    数月以来,大齐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