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赴醉人 > 正文 第672章 房玄龄出招即杀招

正文 第672章 房玄龄出招即杀招(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别看胥吏和县丞最大不过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要知道,在之前,这些位置,尤其是县丞、县蔚这些位置,基本上都被他们各族霸占完了!

    不说崔卢郑王这些大家族,就受韦、裴、柳、薛、杨、杜这些关中士族,哪一家没个万儿八千的旁系?

    而在关中,你能听到的县丞、县蔚又有几个不是他们这几家的?

    这才是他们的基本盘!

    可常科这么一开,他们的基本盘基本就等于被人戳破了!

    还有那不起眼的胥吏,呵呵,三两个可能没啥,但人多了呢?

    别忘了,他们才是最接近百姓的人!

    真以为各大士族就是靠着他们垄断的知识传承无数年的?

    屁,他们就是靠着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利益网,将他们的家族牢牢地扎根在了那个地方!

    “梁国公,这不妥吧。”长安府少尹当即就站出来说道,“既然落榜了,那就说明他们学艺不精,怎还能有此优待?这会不会使得一些不学无术之辈,混入了公门,为祸一方?”

    他姓韦,就是当年跟李恪起了龌龊的那一个,当然,最终在崔家等人的调和下,他和李恪的关系倒也缓和了许多。

    这会儿,听到房玄龄的话,加之有人嘱咐,这不就当了出头鸟么。

    房玄龄闻言,却是笑道:“韦少尹此言差矣,乡试其实已经帮我们将那些不学无术之辈给筛选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某个县连二十个读书人都凑不出来的情况,但以老夫来看,纵使我大唐最偏远的县,也不止二十来个读书人嘛?

    真要出现这样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举家迁徙过去,毕竟,那代表着什么,估计不用老夫详解了吧?”

    ……

    他说完,众人都愣住了。

    一开始,这韦少尹都做好了辩驳的准备,但这会儿,他是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懂了。

    房玄龄这就是给大家制造了一个机会。

    像他们关中士族、还有崔家这些山东士族、再加上长孙家这等关陇士族,在这些地方经营的时间太长了。

    而这些地方的文教水平自然要比旁的地方高许多,毕竟不说他们本家,就是他们的旁系,随随便便也不止几十个读书人。

    如此一来,搞不好乡试就是他们各家在争夺。

    可名额就那么多,争不过来的怎么办?

    当然是迁徙啊!

    迁徙到文教落后的地方!

    “不对,梁国公不是说不允许异地参考么?”有人突然问了一句

    。

    看到问话这人,房玄龄笑了:“你定当是没听清楚,刚刚老夫说过了,若是举家迁徙至某一县,并生活超过三年,可在当地落户,是允许参加当地乡试的。同理,若是他已经过了乡试,满足落户条件,也可在当地参加府试。”

    这个他之前就说过了,不过很显然,有些人没听清。

    而再次听到房玄龄的解释,众人算是明白了,这他妈就是变相的推恩令!

    士族之所以庞大,那是因为群居、团结、大家彼此照应。

    若是为了一个名额,搬得到处都是,呵呵,距离不单单能产生美,还能让亲兄弟变得陌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代人过后,真就谁还记得谁啊。

    但你要是不这么做,呵呵,他们就只能被钉死在这里,不管他们文教如何昌盛,但名额是有限的,你翻不了天!

    而等着各地渐渐文教大兴,温水煮青蛙都能将他们给煮死。

    说到底,他们的人口基数,和天下人一比,何值一提?

    皇位之上,李二看着这一幕,心中极其满意。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当初看到房玄龄这一手的时候,那也是极其兴奋。

    以前总是士族给他找事儿,今天好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口气,总算是出了。

    当然,士族不可能这么快就放弃的。

    默认常科那是无法,但你房玄龄这是要挖我们的根啊,这事儿不能忍。

    一时间,不少士族的官员开始对房玄龄提出来的东西进行找茬。

    世上的事儿都是如此,只要铁了心要找麻烦,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这没什么好意外。

    房玄龄却是不急不躁,他在等。

    奏章早就写好了,你以为他为什么要选择今天?

    不就是收到了一个消息么。

    就在士族的一群家伙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内侍走了进来,说道:“启禀陛下,大明使者、礼部侍郎王德全求见。”

    一听到这话,房玄龄笑了,来了。

    李二隐约也听到些风声,闻言也是笑了,道:“宣。”

    “宣,大明驻大唐使节、礼部侍郎王德全觐见!”随着李二一声宣,内侍便高声喊道。

    而大殿之下的一众官员也有些意外,这时候王德全这老东西来凑什么热闹?

    很快,王德全便捧着一本国书走了进来,躬身道:“外臣王德全,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免礼。”李二微微抬了抬手,这才说道,“不知贵使今日入宫,有何要事。”

    王德全捧着国书说道:“启禀大唐皇帝陛下,不日之前,我王传讯,大明将在本月底,正式遣使入唐,以彰两国友邦之风。”

    说到这里,王德全将手捧的国书高高举过头顶,继续道,“这是我王亲笔书写的国书,还请大唐皇帝陛下过目。”

    李二其实是知道的,当然,这会儿他也不会表现出来,只是微微颔首,自然就有内侍将国书给拿了过来。

    而一众朝臣却是愣住了。

    大明遣使访唐?

    这不年不节的,访的哪门子唐?

    但他们都有种不好的感觉。

    大明啊,李承乾啊,做的任何一件事儿,都不能小觑的。

    “你家殿下有心了。”看了眼国书,李二笑道,“说起来唐明两国建交数年,大明还从没有正式遣使访唐过,朕之前还以为等不到这一天了,没想到来得是如此突然。”

    李二这话就有意思了。

    众人闻言,都饶有兴趣地看向了李二。

    是责备么?

    还是不满呢?

    王德全在长安混迹了这么多年,倒也成熟了不少,尤其是经常和大唐的礼部打交道,也偷师了不少,闻言,当下也是笑道:“还请大唐皇帝陛下见谅,我大明起于微末之间,一路走来也是举步维艰。

    既有内忧亦有外患,往年多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唐皇帝陛下见谅。

    如今,我大明平定叛贼,也有了欣欣向荣之意,第一时间便遣使入唐,已是我大明最大的诚意。”

    “无妨。”李二笑着摆了摆手,道,“朕也不过是随口一提罢了,毕竟如今的大明兵强马壮,其工业制造业,也是冠绝无双,有些时候,就连我大唐也得仰仗一二才是。”

    面对李二,王德全终究还是差了点儿意思,毕竟那也是个老阴阳人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