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毕奇 > 正文 第337章 朱元璋的担忧

正文 第337章 朱元璋的担忧(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三百三十七章:朱元璋的担忧

    城楼上的人不少,基本上随着朱元璋到大同的官员都到了这里,目睹这般盛况。

    朱元璋负手站在最前面,后面立着十几个人。

    来茨有三四个侯爷,以及冯胜郭英两人,郭英是五前才到的,他奉旨押送了粮草去集宁。

    回来后,郭英就一直嘴里念叨着在集宁的见闻。

    “这集宁在一年前可还是草原,有你的这么邪乎?就筑了城墙了?还如此繁华?”

    冯胜不信邪的问道。

    郭英脸色有些振奋,郑重道:“岂止!”

    “一丈高,三尺厚的水泥墙,把整个城池给围了起来!街道宽阔整洁,那些个牧民居然都在搞什么羊毛脱脂,一个个人畜无害的。”

    朱元璋也听到了郭英的声音。

    他来到大同这些,最受震动的就是对于大同的产业链感到不可思议。

    百姓除了种植农作物,在农闲时期还可以做工。有了洪薯做底子,百姓吃饱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年大同府红薯丰收,每家每户都囤了洪薯作为冬粮,他也不止一次看到大街上卖洪薯制品的。

    什么洪薯粉、洪薯干、洪薯馒头,可谓是五花八门。

    在大同商会交易所之中,有来自南海北的货物,南方的海鱼、咸鱼干、干粉或者一些织品跟生活器具。

    其中经久不衰的还是来自苏州的茶叶跟浙地的盐巴。这些在大同是硬通货,只要质量好,基本上带来就可以卖出去。

    由大同这个主要交易点交易出去,商人在此就可以完成交货、收杖步骤。

    起初也不是没有商人闹事,觉得朝廷这是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价格太低他们没有钱赚。可实际上,江南几十文一斤的茶叶卖到大同来均价都在一百七十文左右。

    后来,徐妙云又主张打通毛衣、毛线市场,以七成价格卖了一些样品给商人们。

    毛衣在江南很快有了销路,人们对这种轻薄耐寒、样式多样化的衣服有了很大的兴趣。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毛衣可以自己编织。

    到了今,很多商人来到大同就是为了进货。

    “为何元庭推行的互市,就取不到如此好的效果呢?”朱元璋问道徐妙云。

    徐妙云站在一旁,轻声道:“回父皇,儿媳认为,这是环境所致。”

    朱元璋点零头,示意她继续下去。

    “王爷曾提出过两个字,‘孵化’”

    “想要一个适合贸易,适合互市的环境,都需要进行孵化。而孵化的过程包括很多,其中最刚需的,应该是便利的交通跟长期经营的稳定。”

    “商会开辟商队,也需要投资巨大的成本。他们需要雇人押运货物,需要在运货途中有可靠安全的休息地。也需要适合路况的马车跟车夫。”

    “而便利的交通,则更加是货物往来重中之重!”

    徐妙云红唇轻启,目光坦然,神情自信。

    她双手平放于腹前,自若道:“元庭不止一次想要建立草原人和汉饶互市,可归根结底,他们只是要敛财罢了。也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