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买活笔趣阁 > 全部章节 1015.踏歌声未断

全部章节 1015.踏歌声未断(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乱喊乱叫,张宗子屏着呼吸,过了大概十几秒,眉宇这才逐渐松弛下来,眼睛也睁开了,几乎有点儿不可置信了。

   
    “这……这很好啊!”

   
    这种音乐,对他来说是不陌生的,这种精美、阔朗、新奇的配乐,亮堂而有中气,明显是有共鸣的歌声,都是仙画中歌舞表演的标准,张宗子这会儿才找到了那种仙画中得到的熟悉感,回到了略带仰望的喜爱态度,就是有一点他不可思议:“明显是殿堂之乐,为什么分类成民歌呢?真是民歌的踏歌,反而标为广场舞?”

   
    这个分类,是他不能理解的。但这个文件夹他就很喜欢了,曲调的优美,配器的可复制,尤其是大量弦乐器的出现,都是这些歌曲的价值体现,这些歌曲,速度比广场舞歌曲要慢,张宗子听着就很舒服,没有那种急急忙忙的断气感。

   
    而且歌词的白话程度,恰到好处,虽然是白话,但展现的也是相当优美的意境,张宗子随便听了几首都很喜欢,如《一剪梅》的‘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又《南屏晚钟》的‘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外婆的平湖湾》中,‘晚风轻拂平湖湾,白浪逐沙滩’等,词作水准他认为是不低的,兼具雅致、上口,倘若现在让他翻用原曲来谱新词,仓促之间,未必能写出水准更高的词来呢!

   
    前几天的痛苦万状,现在变成陶然而醉了,不过这文件夹里的确有很多歌曲,原调是来自于民间小调,也就是民歌,譬如《夜来香》、《茉莉花》,都有典型的民间小调特征,且和敏朝的调子如出一辙,充分证明了天界和本界的关系。张宗子还挑了一些鞑靼民歌来听,其中那股子豪阔苍莽的气息,呼之欲出,也和他在边市所听的小调非常的类似。

   
    愉快的下午,他对于流行乐逐渐有头绪了,张宗子尤其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随着留声机的自产,音乐类目中,纯器乐似乎会变得越来越小众,人声音乐将占据主流,当然,实际上就算在买活军崛起之前,敏朝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流行的民间小调也好,北剧南曲的唱腔也罢,总是带词儿的调子,出名的戏班子,一旦公演,众人争观。就是饮宴时请的乐班,也越来越留心带歌女伴唱,不是评弹就是琵琶,少有乐师清弹而众人洗耳恭听的事情了。

   
    这一点好像和欧罗巴的趋势还并不太一样,那边的乐班子还是以纯器乐为主,而且乐器本身发展得比华夏要更丰富,张宗子留意到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后世的音乐中,和声、复调比重极大,很多配乐他甚至分辨不出是什么乐器所做,这说明后世的和声乐器必然非常的发达。

   
    而和声乐器就是如今东西方在乐器上的极大区别,欧罗巴的乐器中和声乐器较多,华夏的传统乐器多为旋律乐器,进而也影响了戏曲,戏曲配乐特点多为单调,复调很少,至少在此刻来说是这样,但张宗子不知道后世的发展中,戏曲配乐会不会也往复调的路子去走。至少在此刻,他听的那些西洋曲子,已经明显有复调特征了,所翻阅的曲谱中,多乐器合奏谱已经开始明确区分声部。

   
    除此之外,还有所向往而迄今没有见到的西洋乐器管风琴,那是非常明确的复调乐器,也是华夏确然没有的极大型乐器,想想看,一架琴竟有一间屋子大小!要和庙宇建在一起!

   
    张宗子对于管风琴,也是心向往之的,这算是他在现世中所好奇的东西之一,程度不比对天界的好奇低。这其中有个道理,便是管风琴是可以在本地造出来的,因为在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