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女配有个团购群[七零]笔趣阁 > 正文 247.第二百四十七章 二合一

正文 247.第二百四十七章 二合一(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前进大队真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不光大棚再次扩建,今年连编织厂也往外扩建了,增加了一间加工车间, 又招了二十五位临时工。

    村里的房子也不再是一眼望过去全是土坯房了, 好多人家都房盖了房子,也有批了地基盖的新房,整体面貌都不一样了。

    这次回来,张宝生竟然主动跟她聊起包产到户的事。

    周嘉妮也不意外, 潜移默化铺垫了这么长时间, 老头儿总算活泛开了。

    这时机也正好,不早不晚,还不是先出头的那个。

    张宝生站在地头上看着眼前的玉米地,吧嗒着烟袋锅子, 道:“之前还有不少人担心这样不行,但提过之后这事也印到大伙儿心里了, 平时也都上心打听着,就你上回说的那个村子,人家弄的挺成功, 也没见国家整治他们, 大伙儿心里又开始翻腾了。”

    现在不是张宝生去动员其他人, 是更年轻一点的小队长们私下自己开了个碰头会,私下商量着这事可行性, 然后来找了张宝生,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提出:“要不咱们也试试!”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队长,我们拼一次吧。”

    “我记得有个词叫‘法不责众’, 这事儿到时候咱一起担着,真要有啥政策想收拾咱们那就收拾咱全村的人。”

    “这想法怎么琢磨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都是为了老百姓能填饱肚子的,队长,我们愿意豁出去干一场。”

    大伙儿七嘴八舌,群情激昂。

    张宝生考虑了几天,重新召集村干部开会,让各小队队长私下悄悄找自己小队的人家,每家选一个代表,再次开会讨论。

    这提议一出,当场就沸腾了,有个汉子甚至激动的红了眼眶,拍着大腿吼了句:“要是自己的地,我豁出命去伺候!”

    说完才觉得这话不合适,感情集体的就不下功夫了呗?讪讪笑着不说话了。

    其他人来开会的社员一阵哄笑,但这人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真能分到地,种多少粮食除了上交的公粮,其他都是自己的,那真是得豁出命去伺候啊。

    张宝生当然不会在意这种话,他能理解,换成往自己口袋里装的东西,谁不是拼了命的搂?

    那次会议让张宝生触动很大,担心的人有,固然担心,也是带着一种豁出去的架势。

    而真正反对的居然一个都没有。

    张宝生叮嘱开会的人暂时保密,就算真正要实行也千万要保密,叮嘱家里的媳妇子连娘家那边也不能提的,谁捅出去将来出了问题就是全村的叛徒。

    大伙儿都知道兹事体大,自是连连保证。

    自那之后张宝生就决定了,秋收一结束就承包到户,但在这之前也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粮食种子怎么分发,明年村里要交的公粮怎么计算、村里每年集体购买的肥料要怎么分等等。

    分产到户后再上工就不算工分了,开始自负盈亏,而这种方式有可能会造成的后果…这些都要考虑到位。

    周嘉妮知道张宝生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安慰道:“队长,明年粮食大丰收的时候,您就知道这个决定的重要性了。”

    张宝生磕磕烟袋锅子,由衷地道:“嘉妮,你真是我们前进大队的福星。”

    甭管咋着,都是为了村里好。

    周嘉妮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可别这么说,背负压力和承担责任的是您,我就是动动嘴。”

    张宝生却不这么认为,周嘉妮在村里又没有地,人家也不指望村里老小供着吃饭,但出的每一个点子都是为村里社员的日子更富裕。

    这次的分产到户,更是为了让大伙儿能填饱肚子,丰富的是各家的粮仓,又装不进周嘉妮的口袋。

    而他担任队长这么些年,也就这几年干的轰轰烈烈,什么背负压力和承担责任,他竟跟着脸上增光了。

    周嘉妮又详细问了村里目前指定好的流程。

    按人头分,好地和次一点的地会用两次抓阄的方式,保证一家一块好地、一块次点的地,尽量公正。

    但村里其他的项目该谁负责还谁负责,依旧计工分。

    这时候像刘岩以及在厂里上班的那些同志就非常划算了,家里分了地,还能额外再挣一份工资……

    既然分产到户的事村里已经决定了,周嘉妮也就根据自己上辈子的经验给张宝生说了几处注意事项,并就此展开探讨,聊了许久。

    上辈子她是亲身经历过分产到户的,不过是几年后了。

    张宝生道:“提前规划好,忙完秋收就开始分地,分完我让刘通给你写信讲一讲。”

    那时候周嘉妮肯定在学校念书呢。

    “父老乡亲们肯定高兴坏了。”

    张宝生几乎能想象出那个盛况,也有些激动。

    随后周嘉妮又问了问今年村里参加高考的情况。

    张宝生眉眼舒展,抬手比了个‘七’的手势,道:“咱村今年连本地社员加知青,一共考出去七个……”

    说起考高,张宝生就提了提刘爱玲,他也庆幸当初把那女娃子弄走了,不然整个村子的名声都能败她手里。

    最后又说了句:“留东河公社扫大街呢。”

    周嘉妮诧异:“她户口不是不在东河公社吗?”

    张宝生冷哼:“给东河公社抹了黑,不留她在那里接受惩罚怎么出这口气?”

    东河公社的领导班子恨死刘爱玲和辛家了。

    辛家也让辛友刚跟刘爱玲分手了,说这姑娘克他们全家,要不是她的馊主意,家里落不到这个田地。

    不知道被害人仇爱玲今年的高考成绩怎么样。

    周嘉妮在村里待了两天,从这边订了一批货,还帮着优化了一下之前做过的款式。

    比如收纳凳的样式,从外观上稍微调整一下,增加两个内嵌式活扣把手,方便搬动。

    多层抽拉式床头柜改为下端两层抽拉,上端那层为敞开式,再增加一款上端为斜面式的。

    新品增加婴儿篮、可摇晃也可固定式的婴儿床,婴儿床需要结合木工工艺,稍微复杂一点。

    张老四他们几个蛮喜欢,赶紧带着人开始研究。

    周嘉妮叮嘱张老四他们,这几人毕竟年龄大了,光低着头干活对颈椎不好,平时起身的时候不要说起就起,要直起腰坐一会儿,缓一缓再慢慢站起来。

    也要注意休息……

    张老四他们乐呵呵听着,心里熨帖极了。

    村里没什么事了,周嘉妮就往县里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富教授所在的位置,收拾东西过去跟着富教授跑了几天。

    这个暑假她肯定不能盯到尾,首都还有一摊子呢。

    拢共在这边待了大半个月,回齐阳住了两天,就急匆匆回首都了。

    白昊阳跟肖敏已经过来了,肖敏觉得这手工活有趣,天天跟着于晚霞串珠子。

    家里热闹,姜新凤可高兴了。

    周嘉妮走之前给他们留的那个背包的样品已经做出来了,周嘉妮检查了一遍做工,非常满意。

    于晚霞之前比着周嘉妮那款双肩包做过一个了,这次的样品里除了那一款,还有两款不一样的,她看着也喜欢,但还不知道周嘉妮准备用来做什么,就没忙着让张婶儿她们帮忙做,这会儿见周嘉妮回来,她就问这两款新包能不能自己各做一个!

    肖敏也眼巴巴看着。

    吕敏娟也喜欢,她只要个最简单的就行。

    周嘉妮核对了用的布料尺寸以及大致的手工时间,感叹纯手工效率真的不高。

    核对出成本,报了价,让他们愿意做就做。

    白昊阳问:“嫂子,这包也准备寄卖?”

    周嘉妮摇摇头:“没那么容易,真要长期做包咱们就不能弄布头啥的了,还得跟寄卖单位收布票。可咱毕竟是个人供货,不是公对公形式的,百货大楼或者供销社那边应该不好谈。”

    白昊阳抓抓头:“那先不做这个买卖?”

    周嘉妮想了想:“咱俩去趟服装厂。”

    她拿出其中两款,有一款就是她背了好几年的那款包,再加一款新的。

    两人骑车往服装厂赶去。

    路上跟白昊阳商量:“制衣厂如果能看中咱们的产品,愿意用咱的图生产这款包,那就让他们匀咱一点活,他们出材料,我们只加工,他们给加工费…这挣的肯定不如咱们自己做挣得多,但这种大批量要的布源咱们欠缺,还缺票。跟他们合作不光能解决这个问题,还安全。”

    他们这算个小作坊了,家里成天这么热闹,难免不会引起邻居怀疑,回头再给她找事儿,虽说能解决,但也觉得挺膈应得慌。

    要是能跟制衣厂谈成合作,就是跟国营单位挂钩了,这跟从火柴盒厂接活没多少区别,变得相对合理合法一些。

    就是多了层保护罩,在这层保护罩下他们能发挥的东西就多了。

    用两张图纸,换一个保护罩,很划算。

    白昊阳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回还不用则铭哥那边的关系吗?”

    邱家在制衣厂有关系,周嘉妮知道,但之前买布头这些她觉得没必要,凭白昊阳的巧嘴就能谈下来,非要耗费一次人情,不划算。

    周嘉妮:“我们先自己谈。”

    他们经常从这边买碎布头,加上白昊阳行事也活络,跟门卫都混熟了,此时见两人过来,门外笑着招呼道:“又来买布头啊?”

    周嘉妮笑着递上一瓶路上买的汽水,道:“大爷,这次不光买布头,我还想跟您打听一下,我们要是想跟厂里谈个生产方面的合作得找谁负责?”

    找厂长?她当然知道可以找厂长,可人家明明各层部门分的很清楚,你非得跳过去直接找大领导,哪怕大领导那边通过了并安排下去,下头原本就负责该程序的人也不会多高兴。

    老大爷握着冰镇汽水,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添了一丝凉意,心头舒畅,一听说跟生产上的东西有关,就忙道:“找生产科的聂科长,你们进门直走…看见那栋二层小楼了吗?从那边往右拐,在右边那排房子,上二楼,办公室门上都写着,看着字儿就找着了…今儿你们运气好,聂科长刚好在家呢。”

    “谢谢大爷。”

    两人登了记就进去了。

    往办公楼走的时候,白昊阳低声道:“要是不成,咱就找找葛家姑姑。”

    是指邱则铭大姨婆家的小姑子,也是邱家在服装厂的关系。之前邱则铭帮滨县服装厂弄的那批料子就是走得葛家姑姑的关系。

    周嘉妮不赞同:“要是不成,说明厂里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生产需要,或者觉得我们推荐给他们的产品不合适,这种情况走人情关系只是让葛家姑姑为难。要是不成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可以找周边的服装厂试试……”

    虽然还有半年就进入八零年代了,但这时候的物资依旧紧缺,服装厂的东西只有不够卖的份,不可能缺少产品生产。

    而这时候很多国营单位根本不在乎创新不创新,就包来说,现在斜挎着一款军绿帆布包走在街上依旧能意气风发。

    而很多农村孩子上学装书的包还都是家里自己缝的布包,能用一块完整的布做的都少,大多都是碎布头拼接起来的。

    能背上军绿帆布包,是特别多、特别多青年人和孩子的梦想。

    所以书包创不创新根本无所谓啊。

    两人都有些紧张,忐忑不安地上了二楼,找到了聂科长的办公室。

    不过里头似乎有人,隐约还有争执声传出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泄气。

    好像来得不是时候。

    不过来都来了,不进门打个招呼显然不合适,就在门口等着。

    里头的说话声隐隐约约传出来,周嘉妮听了一耳朵,大致是为了生产任务分配的问题,提到‘一车间’‘三车间’‘裙子’‘衬衣’之类的话。

    在门口站了大概二十分钟左右,门才开了,三个中年男同志脸色均有点不好的出来,落后的一位还看了周嘉妮和白昊阳一眼,但也没多问,就快步追上前头的两人,嘴里喊着:“老杨、老宋,你俩听我说两句……”

    周嘉妮跟白昊阳两人略沉了沉,悄悄鼓了鼓劲,堆起笑脸,敲了敲门。

    “进!”

    两人推门进去,笑着打招呼:“聂科长您好,打扰了。”

    聂科长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过于清晰的法令纹和眉头间的竖纹让对方看起来有些严肃,不怒自威。

    听到动静转头看过来,见是两个陌生的年轻人,诧异道:“你们是……?”

    周嘉妮忙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和简短的来意,最后谦虚地笑道:“不怕聂科长笑话,我平时爱琢磨这些,就自己试着做了两款双肩背包,觉得样式还不错,装东西也很方便,身边的朋友也说好看,我就生了点小小的膨胀心,这不想来找您这样的专业人士帮忙掌掌眼,跟您请教一二,这类背包如果投产不知道有没有市场。”

    周嘉妮说着话便将带来的样品包放到了桌子上,还有这两款包的设计图。

    当然,设计图并不是完整的图纸,只有最后的成品图,且没标明详细尺寸。

    聂科长视线往双肩背包上一落,眉头微微抬了抬。

    这两款包怎么样?当然是很好。

    他一个大男人都觉得这两个包很好看。

    可投产?这小姑娘怕是有点开玩笑了,他们每年生产衣服、背包、提包都是上头拨任务,产量多少都是上头说了算的。

    即便厂里有什么想法,也得先开会、再上报,上级同意后才开始投产。

    “小姑娘啊……”聂科长笑着开口,刚想随便应付两句把人打发走,视线就落到了设计图纸上,眼睛顿时一亮。

    “这是你画的图纸?”聂科长抓起来看了几眼,抬头问道。

    周嘉妮笑道:“是我自己画的图纸。”

    白昊阳从旁接了话,因为接下来要说些周嘉妮的成绩,这种时候就不能让他嫂子自卖自夸了,得他出面了。

    “聂科长您有所不知,我跟周同志以前在滨县下头西河公社的前进大队当知青,周同志刚下乡半年就带着我们村的父老乡亲搞起了编织品,所有篮子、筐子以及收纳凳这些产品的设计都是周同志做的设计,将小小的编织品送出了国门,如今每年两季广交会,我们滨县的编织品每次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县里建厂后,周同志都已经来首都读大学了,暑假期间还被厂里请回去给设计部上课,教他们画图……”

    聂科长‘唉哟’感叹了一句,站了起来,郑重其事地跟周嘉妮和白昊阳握手,爽朗笑道:“滨县的编织品,知道知道,现在全国闻名嘛。原来是周同志带着大家做起来的,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这可是大功一件。”

    周嘉妮有时候需要借一下过往成绩的光,但真夸她的时候她还有点不好意思,忙笑道:“不敢当不敢当,主要是当地手艺人的技术好。”

    聂科长本来以为这对小年轻来跟他谈生产就是年轻人的异想天开,没太在意,但现在有点重视起来了。

    还亲切地笑着问了句:“在首都念书?哪个学校啊?”

    白昊阳忙道:“周同志在华大,我在师范。”

    周嘉妮的学校可太加分了。

    果然从聂科长眼里看到了赞赏,笑道:“果然是年轻有为,我刚才没夸错。”

    “您过奖!”

    有了深刻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印象,接下来的谈话相对轻松了许多。

    聂科长虽然不会随意的应付了,但也没一口答应,而是仔细的给他们分析了下厂里的生产方式。

    周嘉妮也听出了委婉拒绝的意思,她不慌不忙地笑问道:“聂科长,贵厂有没有自主研发过产品?”

    “有!”聂科长点了下头,他们厂有过自主设计的服装,有卖得好的,有卖得不好的,去年一款连衣裙和吊里的褂子卖得就非常好。

    当时是厂里研发部打了版,再跟上头汇报申请,得到批准后生产上市的。

    聂科长想到这里目光一顿,道:“周同志,你是想将这两款包当成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

    周嘉妮笑道:“不知道可不可以?”

    聂科长刚才只扫了一眼包的外形,都没仔细看,这会儿猛地吸了口气,拿过包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一遍,越看越心动。

    他甚至联想到了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小儿子身上,青春洋溢的半大小伙子,肩膀上背着这么一款双肩书包,骑着自行车,那得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包不错,但周同志…你的诉求是什么呢?将设计图纸卖给厂里?”聂科长心头有了主意。&l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