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红楼御猫无错版 > 正文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

正文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堂大变动(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国朝的官俸早就成了大问题,甚至于曾有新科进士当众吐槽说过一句话: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开国时太祖所定之俸禄,品阶最高的正一品岁俸一千零四十四石,本色三百三十一石,折色七百一十二石,折银二百六十六两,折绢五十三匹,折布三百五十六匹,折钞七千一百二十八贯……

   
    而最低的从九品岁俸却只有六十石,本色四十二石,折色十八石,折银二十五两,折绢五匹,折布九匹,折钞一百八十贯。

   
    按照本朝官俸的计算方式,基本上都是以粮米计算,支付则是米物兼给。米为本色,物为折色。由于折色物品及宝钞日贱,官俸比例不变,官员实际所得是越来越少。

   
    不说别的,绢布这种东西,随着江南、蜀中等地的纺织业发展,绢布的价值百年来贬值一半有余。

   
    户部前些年总是入不敷出,常常拿绢布代替俸禄发给百官,直接导致很多官员在领到俸禄后,还得低价卖给城中布商。

   
    这么一来,俸禄是又一次的变相缩水了。

   
    官爵高者或是家有产业者还好说,像是清水衙门的中下层官员,节衣缩食都不一定能养活家人。

   
    老圣人为何被文武百官奉为圣主,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曾多次下旨,令户部大开便利之门,给“家中困顿”的官员借银子……

   
    而且动不动就大手一挥赏赐百官,如此“壕无人性”的君王,谁能不爱?

   
    而截然相反的当今,刻薄寡恩的名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昭武年间统管户部时,多次上书要禁止官员从户部借银,并有意追缴亏空。

   
    这事吵吵闹闹几十年,一直到元祐七年开始,户部的存银多了起来,官俸的发放由粮米改成了现银,这才让文武百官不再那么拮据。

   
    当然了,盛世的来临就意味着银钱相对来说要贬值许多,官俸百年不涨,就那点俸禄,真不够官老爷们维持他们优渥的生活。

   
    特别是京城的那些清水衙门,譬如翰林院的那些人,穷翰林不是白白被叫的。

   
    涨薪的要求很早就有人私下里讨论过,但却无人敢将其摆在明面上。

   
    读书人嘛,要的就是一个面子。

   
    动不动拿银子挂在嘴边,传出去还怎么在仕林中混。

   
    但贾琮就不一样了,他今日将这事一提,咱先不说会不会有人“鄙夷”他浑身充满了铜臭味儿,就单说为中下层官员谋福利,正常人都得感念这个大恩吧。

   
    ……

   
    皇帝老爷应了贾琮之所请,传了财神爷林尚书入宫,君臣二人在勤政殿研究了许久,最终草拟了最新的官俸制度。

   
    内阁很快就收到了皇帝的口谕,在菜市口杀的人头滚滚时,官俸翻了一倍的圣旨就传到了京城各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