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阿根廷帝国崛起无错版 > 正文 第374章 红杉陨落和印度裔崛起

正文 第374章 红杉陨落和印度裔崛起(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圣赫塞最近这段时间都在布城进行调研视察,巴塔哥尼亚的沙尘暴也影响到了布城。

    好在天空蒙纱持续的时间并不算久,就恢复了往常的蓝天。

    布城的空气情况要好于布兰卡市,那里的空气污染已经有点严重,污染水源的工业早几年已经开始外迁。

    对水源的保护比较严格,但是对空气污染的工厂就相对宽松不少。

    布城这里并不太注重发展重化工业,很多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也搬到了拉普拉塔和其他城市。

    布城目前主攻高精尖行业的发展,如生物制药的研发和实验,医药化工生产放在远郊区或者周边城市。

    还有电子工业,电气工业,汽车工业这些污染不严重的工业是布城的重点。

    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老手,圣赫塞频频参与促成布宜诺斯艾利斯行政区划改革和工业发展。

    他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

    布城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纽约,洛杉矶那样的科技工业城市,把周边城市的经济规模都拉动起来。

    整个1965年上半年,财政部审批了115个布城中大型科技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了15亿美金,布城今年经济规模增速预计超过20%,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发展科技才是王道,阿根廷需要开发各种前沿科技,才能够真正崛起,如今的时机非常合适。

    整个60年代后半期是全球科技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起步阶段,目前的阿根廷也有钱进行新的投入。

    圣赫塞慢步走在科连斯特大道上,远远的跟着很多人,乔装打扮后的他,并不引人注目,这不是正式的调查,是他的放松。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面积扩大了7倍,在主城区圣尼古拉斯区边缘地带获得了一块1200英亩的大型地块,修建一个新校区。

    那里将会是阿根廷第二个巨型大学园区,一共12所大学,打造阿根廷最高端的圣尼古拉斯大学城。

    分别是阿根廷人民大学,阿根廷科学技术大学,阿根廷化工大学,阿根廷铁路大学,阿根廷交通大学,阿根廷师范大学,阿根廷财经大学,阿根廷农业大学,阿根廷石油大学,阿根廷经济贸易大学,阿根廷电子工业大学。

    这些大学都获得了不低于500英亩的地块用于修建新校区。

    看着远处的的大楼,圣赫塞思绪良多,尽管快冬天了,仍然能从这些大楼里看到奔腾向上的生机。

    整个国家,欣欣向荣,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努力建设和改造国家。

    “还需要继续努力啊,现在还远远不够。”

    “发展科技才是王道,阿根廷需要前沿科技才能真正崛起。”

    三大核心城区已经十分繁荣,总面积516平方千米,人口360万,经济规模占据布城的8成左右。

    内阁推动《阿根廷首都功能法》立法固化三核区划,列入阿根廷宪法,防止后续政策反复。

    巴勒莫区,布城北部核心,是阿根廷的政治-文化核心。

    巴勒莫区包含原来的雷科莱塔,贝尔格拉诺,努涅斯,圣特尔莫等北部18个街区和卫星镇,面积166平方千米,人口110万。

    玫瑰宫,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联邦选举法院,联邦文化委员会,国家礼宾宫,科隆大剧院,国家图书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老校区等机构仍然在这里。

    这里仍然保留现有高级官员住宅区,沿着解放者大道形成阿根廷的政治轴线。

    各国大使馆也主要分布在这里。

    巴勒莫区的西侧以将军和平大道为分界线,与皮拉尔区、莫龙区相邻。

    南侧沿着科尔多瓦大道到卡亚街,与圣尼古拉斯区接壤。

    东侧以拉普拉塔河岸线为自然边界,与蒂格雷区隔河相望。

    圣尼古拉斯区是布城的中部核心,也是阿根廷行政-军事核心。

    整合原先的蒙塞拉特等12个老城区和卫星镇,辖区面积180平方千米,人口140万,升级为阿根廷的行政-交通中心,市政厅也搬迁到科连特斯大道西段。

    内阁总理大臣官邸在巴勒莫区与圣尼古拉斯区交界处,沿科连特斯大道布局行政部门,集中了阿根廷83个部委机构。

    内阁办公厅,内阁秘书处,阿根廷国家检察院,国家情报总局,猎鹰情报局,联邦警察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铁路总局,国防部,阿根廷最高军事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战略储备局,还有其他重要机构也搬迁到

    了这里。

    如果建交成功,新华夏将在这里修建一个大使馆。

    国防工业总局下面的相关军工企业总部,还有其他军工联合体,军事防务公司的总部,基本都位于圣尼古拉斯区。

    同时保留了五月广场作为跨区联合办公区。

    在博卡河岸新建了文官公寓和培训中心。

    圣尼古拉斯区的东侧沿着阿莱姆大街到马德罗港区,部分以科隆滨海大道为界。

    南边卡塞罗斯大街为界,与博卡区相邻。

    马德罗港区,布城东南部核心,建立临港工业与国防安全枢纽,掌控了阿根廷的经济命脉。

    整合了原先的17个街区加卫星镇,辖区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110万,是布城的临港工业区,发展造船,航运,国际贸易,发展高端制造业等。

    阿根廷央行、阿根廷金融监管局、布宜诺斯艾利斯证券交易所均位于方尖碑的周围,形成了方尖碑金融圈。

    警察部旗下的金融犯罪调查局,几个大型国家银行总部也位于这里。

    国际贸易部和海关总署,国家工业发展局,阿根廷海事法院,阿根廷海军学院,阿根廷海洋大学,国际贸易仲裁中心,国家造船工业局,以及产业相关部委,以及军事类等机构在马德罗港区办公的也很多。

    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等一批重要国营公司也搬迁到这里。

    当然这些机构和内阁总理大臣官邸的距离也很近,保证了物理上的沟通。

    这里也是阿根廷最大的海军基地,与莫龙区的空军基地形成犄角,可以有效保证首都的安全。

    海军基地扩建计划启动,两大军舰公司新增2个干船坞以支持国产军舰建造。

    北侧拉普拉塔河岸线延伸至博卡区东侧。

    南侧以里亚丘埃洛河为天然分界线,与阿韦亚内达区隔河相望。

    布城当时一共整合了周边32个卫星城镇和县市,总面积达到11800平方千米。

    三个主城区外还有十三个区县,一共十六个区县的布局,最东部和拉普拉塔市接壤。

    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十三个区分别是博卡区,蒂格雷区,圣伊西德罗区,维森特洛佩斯区,基尔梅斯区,阿韦亚内达区,洛马斯区,莫龙区,埃塞萨区,梅洛区,阿尔米兰区,皮拉尔区,圣费尔南多区。

    郊区总人口也有360多万,分散了市区的一些人口,市政厅将新建立的大部分的筒子楼,住宅社区建立在郊区。

    郊区是布城工业化建设的主力,经济发展很快,也是大型项目落地的重点。

    主城区南部和东部5条快速公交串联洛马斯区、阿韦亚内达区与博卡区。

    国家警察大学,阿根廷核能研究所,阿根廷原子能机构,阿根廷核电公司,阿根廷航空航天管理局位于埃塞萨区。

    布城扩大后,原先城内的几万家工厂和10多万家小作坊可以搬到这里进行扩张了。

    而且城市总面积超过原来的大都会区一倍规模,扩大了整体发展空间。

    西部新建6条快速公交线路,改善莫龙区、梅洛区、莫雷诺区等低收入区域的交通条件。

    西南部地区也建立公交线路,用于联络。

    布城的地铁建设目前扩张很慢,只有一些近郊区能够联合到,主城区甚至没有完全覆盖。

    圣赫塞莫名感叹了一句,根基不稳,必须下重手。

    今年阿根廷整体经济发展目标是16%,完成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深深吸了口空气,收起心思,转过身躯,走进了内阁办公室。

    整个博卡区整体变化很大,很多结构完好的废弃大楼都开始重新装修了,炮火洗地后的重建工作做的非常好。

    科恩内阁和布城市政厅主导了博卡区的改造工作,这也是大布宜诺斯艾利斯重建计划的一部分。

    原有工业区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布城的南部区域一直是制造业集中地,受益于熟练劳动力和农业资源,现在直接进行管辖,不管是工业用地还是劳动力都增加了,可以更好的发展。

    像布兰卡市,经济腾飞起来实力增加,在阿根廷也有更多话语权,得到的东西也就更多。

    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阿根廷两大工业中心,也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受益。

    博卡区的名字保留了下来,成为城区和郊区的过渡地带,扩大后总面积达到了556平方千米,比原来的城区还大2倍,相当于2.5个芝加哥,总人口50多万。

    涂鸦墙被保留,但枪眼被水泥抹平。

    事实上已经和原先的博卡区完全不同了,还合并了两个大镇的面积,原先的博卡街区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

    市政厅给这里修了2条地铁延伸线路,居住区通了水电,原本的贫民窟成了新城区。

    城市道路变得宽阔,排水沟,地下水道都建设起来了。

    老居民们起初不太相信布城会投入重金发展远郊区,到了第一批连锁超市和社区医院落地,他们才意识到这片土地真的不一样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定居在这里,这里房价便宜,而且交通越来越便利。

    博卡区是布城东部扩张的重点,大量的国营工厂迁移到这里,迅速带动起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