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无错版 >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祖训录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祖训录(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发挥选择性眼瞎的优秀传统。

    小朱的反对也不是全无作用,后妃、驸马出自平民这一条被删除,后宫选秀参照了螨清八旗选秀那一套,皇后要出自武勋人家,贵妃要出自武勋或者文官、大族。

    小朱和老朱算是各退了一步,反正谁都觉得不太满意,老朱想的是以后要留点遗诏,小朱则是想着将来如何不遵祖训,灵活运用。

    当小朱回到慈庆宫的时候,徐妙锦早已准备好了晚膳,用完晚膳之后李进忠等人在收拾完后就识趣退下。

    徐妙锦也知道小朱这段时间因为祖训录的事情和老朱有所争执,也开口劝道:“殿下,皇祖父也是为了咱们儿孙好,俺也看了祖训录,这个祖训录也大差不差。”

    小朱叹了口气:“你也知道只是大差不差,时代是在发展进步的,祖训录定的太死了。俺担心时代发生大变的时候,俺们的后辈想做点改革也会束手束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当改革要损害官员们利益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拿着祖训录出来反对。你不要过于相信儒吏,祖父也说儒吏不可信,你莫非真觉得他们不会想方设法的偷换概念,更改祖训录。”

    徐妙锦闻言也思考了起来,过了会说道:“殿下似乎十分不信任儒生?”

    来自后世的小朱肯定对于儒生有着充分的反向自信心,无论是那批劝阻崇祯南渡之人,还是八大蝗商,以及祸国殃民的东林党,对明史有所涉猎的小朱清楚的知道,儒生的可信度远远不及寄生于皇权之下的太监。

    小朱也解释了起来:“俺们天家居天下至尊之位,肯定不能信了那些书生。不说书生误国,宋时读书人的表现就一言难尽,除了无尽的党争攻讦,北宋最有作为的章惇竟也成了千古奸相,反观那些碌碌无为之辈都一个个成了名臣良相。俺觉得祖训录的儒吏不可信这条说的太对了,以后必须要对俺们的子孙言传身教。”

    徐妙锦也不再多言,她也不是出生文官,既然太孙不喜欢儒吏,那么以后徐家也要和文官保持距离了。

    接下去二人没有多谈其他,只是聊了会诗词歌赋,就一起就寝。

    祖训录之后,朝堂总体上趋于平静,很多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除了徐达不断上疏言自己年老体衰,乞骸骨,归凤阳荣养。

    由于徐达的一再坚持,六月的时候皇帝终于同意徐达的奏疏,准其荣养。对于徐达皇帝展现了超规格的厚待。加封徐达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并赐蟒袍。

    一生谨慎的徐达请辞赐蟒袍的殊荣,皇帝不许。

    早些时间已经升北平府为北京府,大明的三京正式确立。

    之后封徐辉祖为魏国公,并任命为北直隶总督,北京留守司留守,光禄大夫。

    徐膺绪、徐增寿也皆有封赏。

    由于皇帝思念徐达,命其留京荣养。

    同时皇帝正式赐予一些告老武勋大明军事学院名誉教授的称号,这些老将偶尔去军事学院发挥余热,传授经验。

    六月底的时候凤阳府传来消息,言信国公汤和病情恶化,皇帝命诸位亲王多次前去探望,更是让在凤阳观摩肇业的朱高炽、朱有炖、朱尚炳、朱允炆频频探望汤和。并且遣人至吕宋召汤晟回朝。

    八月传来噩耗,信国公汤和于凤阳薨逝。

    老朱悲痛万分,追封汤和东瓯王,谥号“襄武”。

    太孙更是亲往凤阳吊唁,可谓哀荣至极。

    小朱借着这个契机,让信国公府完成了实际意义的拆家。

    汤和的嫡子汤軏、汤鼐虽然过世,但是小朱借机追封二人为伯爵,赐二人嫡系世袭官身,自然而然的汤暹、汤昱、汤景、汤晔从信国公府分离,老朱明白了小朱的盘算,虽说是分家,但是对于汤和的子孙可以说恩赏有加,汤和是自己的好兄弟,钦定的亲戚家,便同意了小朱的方案。并且命汤和嫡脉的所有女子,今后都要入应天女子学院。

    从徐达告老到汤和病逝大明军方开始了新一轮的新老交替。

    这一年不少老将随着徐达告老还乡,皇帝都有所恩赏,儿子若是先前在太孙底下立过战功,都顺利袭爵。

    其中吴忠和张荣最为耀眼,二人分别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大明水军左、右都督。

    汤和病逝后不久,李文忠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于是请辞。皇帝同意了辞呈,不仅让太医多有照顾,还召回李景隆,任命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主理五军都督府;加封内阁大学士,总参谋处领班大臣。理论满级的李景隆也正式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正式成为天家掌握军权的助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