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修真小说 > 大秦:我是唯一仙全本免费 > 正文 第38章 而目前,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正文 第38章 而目前,他几乎就要成功了!(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李超毫不犹豫地将竹筒中的雄黄粉末一饮而尽,随后取出腰间的水囊,大口饮水将雄黄冲下肚腹。

    这些雄黄粉品质上乘,甫一下肚,李超便感到腹部翻江倒海般疼痛,仿佛一把钝刀在腹中切割,冷汗瞬间湿透衣衫。

    然而,在如此剧痛之下,李超的脸上却浮现出欢喜之色。

    遥想当年,始皇帝问王翦,灭楚所需兵力几何,王翦答曰六十万。

    始皇帝并不满意,又询问李信,李信称二十万足以。

    始皇帝大悦,即刻派遣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以蒙恬之父蒙武为副帅,攻打楚国。

    抵达楚地后,李信指挥蒙武攻打寝丘,自己则攻克平舆,一路势如破竹直抵襄阳,楚国将领项燕拥兵四十万,却不敢正面迎战。

    就在这时,昌平君在郢陈突然叛秦,李信顿时腹背受敌,粮食补给中断,不得不撤军反击昌平君。而项燕趁秦军军心不稳之机,突袭李信军后部,大败秦军,斩杀了七名秦军都尉!

    那时李信才明白,王翦之所以要求六十万大军,并非兵力不足,而是为了确保后方安稳,需大军沿途驻扎防守!

    这便是老练名将的深谋远虑,李信临终时留给李超的遗言只有四个字:

    未雨绸缪!

    从此,这四个字深深地烙印在李超的骨髓中。

    比如蛟龙略有毒性,尽管不知能否在行云布雨时散布毒素,且这种微毒似乎不足以致命,李超仍为全军准备了雄黄解毒。

    雄黄正是解毒良药,甚至是大秦境内唯一可靠的解毒神药,面对蛟毒,自然不在话下!

    李超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波澜起伏,再次回头看向身后。

    此刻雾气浓重到前方一丈之外几乎无法看清,且愈发浓厚,李超不禁暗自惊叹。

    果然是蛟龙,即便是幼小的一条,亦拥有令人惊骇的神通!

    然而,也仅限于此而已!

    他厉声长啸:“传我命令,全军立即服用解毒药粉,兵车原地掉头,后列为前列

    按理来说,此刻他应当已经抵达御道的核心位置,即使稍有偏差也并无大碍,御道宽约十丈。

    然而此刻,他并未看见预期中的御道踪

    他眼神犀利如鹰,狠厉地锁定那位传递消息的士兵:“琅琊台只有一条上山路,骑都尉怎可能迷失方向?”

    “汝是否认为我易于欺瞒?”

    (结束)

    赵高对士兵怒目而视,士兵吓得哑口无言。

    实际上,赵高内心清楚,他此刻的愤怒源自于迁怒他人。

    身为中车府令,他的职责在于管理皇帝的车驾事务,换言之,他是始皇帝的御用车夫和马厩管理者。尽管他通晓刑律,但在法律层面并无实权,他之所以能抓住李斯的弱点,并与其他各类人物建立联系,全靠精心策划。

    的确,隐宫中集聚了各方才俊,始皇帝推崇法家,贬抑其他诸子百家,尤其痛恨纵横家。

    究其原因,在战国时期秦国最为强大,且锋芒毕露,众多纵横家在列国间纵横捭阖,往往与秦对立。

    例如赫赫有名的合纵连横战略,这一战略由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或者说野心家发起,并在战国晚期盛行一时。其中,合纵即六国联手抗秦,因此苏秦得以佩戴六国相印。

    关键在于连横,人们普遍误解为连横有利于秦国,实则不然。

    连横由张仪提出,其本意是让小国借助与强国结盟的机会,攻打其他小国,借以吞并土地,增强自身实力。战国时有两个大国,一是秦国,二是楚国。

    连横就是在两国间左右逢源,待价而沽,这就是成语“朝秦暮楚”的出处。

    苏秦、张仪、公孙衍三人虽各自代表一方,但战国后期各国间的征战,实质上是由他们三人翻云覆雨。起初以合纵抑制秦的扩张,后来又以连横打破合纵,一切只为一己私利。

    因此始皇帝深恶痛绝纵横家,视其为乱世之根源,进行了严厉的清理,使得战国时期一度显赫的纵横家大多流落至隐宫。

    纵横家擅长谋略,善于揣摩人心,且能摒弃大义,为私利不惜搅动天下。一旦被囚禁于隐宫,仿佛被放入培育蛊虫的器皿中。

    赵高能在隐宫生存多年,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他此次所实施的策略实质上仍是合纵,通过共享利益将众人联结起来,从各个方向施加影响,目标是扳倒扶苏和蒙恬,扶持胡亥上位。

    看似简单的计划,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单说让李超成为此次卫尉军的领军,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李超出身名将世家,虽然李氏家族如今势力衰微,但毕竟曾经是显赫一时的望族,即便已是日暮西山,秦军中仍有众多将领曾是李信部下,朝廷中也有李氏昔日的盟友。

    李氏如此,王氏亦然。当时的国家,本质上仍是家族联盟的形态,即便是皇帝,也只是诸多家族中最强的那个,远未达到后世那种神圣地位。

    所以,所谓的争权夺利,甚至是争夺皇位,从根本上来说,仍是一场家族之间的战争。看似无敌的秦军,其实也是由类似家族私兵组成的武装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高煞费苦心,日以继夜地策划,本质就是为了借胡亥之名,聚敛更强的军事力量,以对抗扶苏和蒙恬。

    而目前,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卫尉羯之所以能成为九卿之一,是因为前任卫尉卷入嫪毐叛乱事件。因此始皇帝选用了一名奴隶担任九卿,以此迫使贵族远离奴隶,确保羯的绝对忠诚。

    然而羯虽忠诚,却才能有限且年老体衰,亟需替代人选。如果能让李超凭借随胡亥斩蛟之举立下功劳,再加上平时练兵的表现,以及李信之子的身份,接掌卫尉军职务便显得水到渠成。

    此事难点在于如何策划让李超出战。卫尉军作为始皇帝的亲卫军,无人能插手干预。如何让李超有机会出战,才是最大的问题。

    赵高为此亲自保荐,虽然始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他深知始皇帝多疑,此时必然因他插手卫尉军而心生警觉。

    至于斩除妖邪一事,在他看来并不值得一提。

    万万没想到,正是在这个看似最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却出现了大问题!

    李超是赵高亲自保荐的,言辞恳切,称不愿看到名将被埋没。若非如此,也无法收服李氏之心,让李超心甘情愿受他驱使。

    此举也将赵高与李超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李超立功,赵高保荐有功;李超犯错,赵高同样有责。

    结果,这个赵高当初夸得仿佛没了他就天下大乱的绝世名将,竟然在琅琊台上迷了路!

    琅琊台啊!

    方圆不过七里,高度不足百丈,一眼就能望穿的小土丘啊!

    怎么会迷路?

    又怎么敢迷路?

    而且,迷路就算了,为何要调头?

    赵高作为中车府令,自然明白战车大幅度转弯容易脱落车轮。

    而调头比转弯更加危险。

    战车笨重,虽体积不大,但由于要承受颠簸冲击,车身采用的都是大木材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