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这太子,不做也罢!全本免费 > 正文 卷四 第345章 外王内圣,攘外必先安内。

正文 卷四 第345章 外王内圣,攘外必先安内。(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当李承乾走后,牛进达便将自己的家将都召集了起来。

    当下就把李承乾对他的安排跟众人讲述了一遍。

    众人也是愣住了。

    他妈的,这也行?

    “家主,这是不是太……”有人当下就问了一句。

    不过牛进达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刚刚老夫也深思熟虑过,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想得就是比我们周到。

    老夫如果现在进入大明的军队体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在关键时刻甚至会因此影响一场战局的胜负。

    所以,殿下的安排绝对是最适合老夫的。

    而且……”

    说到这里,牛进达无奈的苦笑了几声,道,“终究还是我们这些人老了啊,这天下,未来还地看他们的。”

    反正他是服了,不服不行。

    “都准备一下吧,今晚殿下那边安排的人手就会到,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牛进达说着,又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还别说,有两年没有上战场了,这会儿倒是多了几分期待。”

    当牛进达这边准备妥当的时候,李承乾回到王宫也没闲着,而是让刘三将当初房遗爱他们带来的那些亲兵都给叫了过来。

    自从日月山保卫战结束后,这些人李承乾就没有再将他们编进大明的军队序列,而是作为一支编外军,拱卫日月山。

    一来是当时大明的军队已经不缺这几百人的队伍,二来也是李承乾对他们的一种戒备。

    谁知道这里面会不会有别人的探子?

    不过这会儿,李承乾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牛进达那边的确需要一支队伍,而为了方便牛进达指挥,这些人无疑是最合适的。

    毕竟牛进达在大唐也算是一猛将,他们之间也更加熟悉,配合起来也更加默契。

    纵使这些人里面有探子,那李承乾也无所谓,毕竟牛进达搞不好就是大唐在日月山的探子头子,既如此,那就把所有的探子都弄到一块去,倒是给他省事了。

    当众人听到是将他们调遣到牛进达麾下,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自从当初日月山保卫战结束之后,他们刚刚燃起的激情被李承乾瞬间就给浇灭了,别提多不是滋味。

    这会儿跟着牛进达,那也就意味着牛进达也归顺了李承乾,未来建功立业,自是不必多说。

    当下,众人就乐呵乐呵地离开王宫去找牛进达去了。

    “殿下这是准备让牛将军充当一支奇兵?”见众人离去后,刘三笑道,“只是,这支奇兵会不会太少了一些?”

    李承乾笑了笑,也没多说。

    奇兵?

    你知道什么叫奇兵?

    跟他说这些东西没用,李承乾突然问道:“对了,裴默这些人最近在作甚?”

    “他们能作甚,每天不是这里逛逛就是那里逛逛,听说最近在走几位尚书的门路,不过几位尚书都对这些家伙敬而远之,这条路怕是也不好走。”刘三闻言说道。

    “让他们闲着也不是个事儿。”李承乾说道,“这些人有没有能力本王不知,但学识还是有的,就这么整天游手好闲的太过于浪费了。

    这样,弄了你安排一下,本王要举办一场文华宴,不看身份,不看地位,只看学识。”

    他此举,既有招募人才之意,同时也在向所有人传播学识的重要性,算是为马上要开设的学堂提前宣传一番。

    别看之前李承乾贴出告示,说开年要将学堂遍开大明十五城,大家伙都很激动。

    但你别指望这些草原上的牧民就有多么重视教育,这一点儿,你还真别强求。

    当李承乾要举办文华宴的消息传出去后,当下最先就在日月山掀起了波澜。

    不少从大唐远道而来的读书人,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文华宴上崭露头角,从此平步青云。

    对他们来说,在大明出仕和在大唐出仕没啥区别。

    而随着消息传遍整個大明王廷,那些自问有些学识的家伙也是一个个的马不停蹄地朝着日月山而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谁不知道,如今大明王廷官场的缺口有多大?

    大家都将此次的文华宴当成了李承乾准备招贤纳士的一次选拔,谁又敢不紧张?

    长明酒楼,裴默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是一脸的激动。

    要说他一把年纪了,性子早应该就沉稳如铁了,可他还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一开始,他以为以自己的才学来投奔李承乾,怎么说也得是个座上宾吧?结果呢,愣是被李承乾晾了这么久,再晾一段时间,都他妈要被风干了。

    就算如此,他也是一点儿希望都没看到,所以这消息传出来,着实是让他激动得不行。

    他哪里知道,李承乾这个文华宴

    就是为他们举办的,顺便搂草打兔子罢了。

    既然李二的探子他都收了,那李渊的探子他也不会放过。

    这就是制衡。

    再说了,抛开制衡不谈,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更安全些。

    “都准备一下,这一次的文华宴,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裴默说道。

    ……

    当大明王廷准备文华宴的时候,浇河郡却是混乱不堪。

    上层,慕容孝隽和定城王斗得不可开交。

    底层,浇河郡的牧民和其他地方流窜而来的牧民那也是杀得难舍难分。

    牧民之间的争斗对于慕容孝隽来说也没太当回事儿。

    他如今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和定城王这些人的斗法之上。

    你要说他全然是因为慕容婉秋遇袭,才和定城王斗了个不依不饶,那也不对。

    作为吐谷浑的王,慕容孝隽其实很清楚定城王这些人的意图是什么。

    不管行刺慕容婉秋的事慕容伏允是什么态度,但从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定城王他们在不断的消磨他在慕容伏允心中的地位。

    这一次,他们可以鼓捣慕容伏允默认他们去行刺慕容婉秋,那么未来他们会不会鼓捣慕容伏允对他下手?

    所以说,和定城王他们之间的争斗,其实斗的就是一个谁在慕容伏允心中的地位更高。

    不管你是什么王都好,在这一片土地上,要是失去了慕容伏允的支持,什么王都是白给。

    而定城王也不管下面的这些事儿。

    杀就杀吧,吐谷浑向来就是如此,弱肉强食,有什么好说的?

    既然都活不下去了,来抢抢浇河郡那本就是理所当然的。

    老子都活不下去了,伱难不成还要跟老子讲道理不成?这事儿慕容伏允来了,也不好使!谁叫他浇河郡富得流油。

    而且还是靠着走私发家的,也是从他们各部身上吸血赚来的。

    凭什么就不让抢了?

    就他这个理论,慕容孝隽听到了一准儿会笑死。

    今年冬天浇河郡的牧民日子之所以好过了一些,的确有商贸的原因。

    但更大的原因则是他今年非但没有跟治下的老百姓收过税,而且还补贴了不少。

    慕容孝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当初他亲眼看到过慕容顺的覆没,这才让他有了这样的行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他对慕容顺的覆没最终的评价。

    也正是因为这两位浇河郡的大佬们的懈怠,张五哥这些人总算是找到了机会。

    对于李承乾让他们残杀那些普通老百姓,麾下的一些人还是有些不忍心的,这会儿,普祁就说道:“我们真的要对这些普通人下手么?”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