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1/20页)
第61章 第 61 章 霍去病
天幕下其余朝代的人一边佩服卫青的确是难得的将才, 一边在心中暗自嘀咕,他们怎么也觉着越听越觉得真了?!
朱元璋咂摸嘴道,“那汉武帝那般信任卫青, 说不定的确有那么点心思, 不然怎么会任用一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年轻人带兵?”
说着他又叹了口气,“不过这武帝运气也太好了, 随意一抓就能找到卫青、霍去病这样厉害的将领!不过他之后的眼光就不大好了, 那个李延年就不大行。”
一旁的马皇后:好家伙, 他竟然还真的比较起来了!
李世民是个在感情上极其开放的人,但是对男男之事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他对着一旁的长孙皇后吐槽, “这后世之人怎么回事, 汉武帝也算是雄才大略,卫青更是不世出的奇才,怎么想着编排他们这些事, 我们的儿子以后可不能这样!”
长孙皇后倒是对此想得开, 毕竟如今男男之风虽不算盛行, 但也听说过几例。
看到丈夫的嫌弃,她很想劝两句让他开明点, 然而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毕竟没有必要去为不存在的事情争吵。
……
就在众人或感叹或吐槽之时,却见天幕上的姜宛语气突然间有些激动。
“随着时间推移, 很快便到了元朔五年和六年, 卫青再次带兵北上, 也是在这两场战役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少年将军便终于登场了!那就是卫青的外甥,也是和他并称帝国双壁的霍去病!”
刘彻本来有些想嘲笑姜宛的突然激动,有什么事情值得大惊小怪的。
然而在听见姜宛的介绍后, 他顿时也激动了起来。
好好好,之前天幕提到霍去病时,他就很想了解他的成就了,如今姜宛终于开始介绍关心的另一个将领霍去病了!
对于霍去病他自然很有印象,那是个机灵的小鬼,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虽然不爱学习兵法,但是只要看上那么一遍便能将兵法融会贯通,辩倒群臣。
可是如今那个孩子才十三、四岁,再过四年也不过十七八岁,又能有多大的能耐?
还是说这个奇怪的故事里霍去病会以别的角色形象出现?应当不至于像后世那位长孙皇后那般被描写成为恶毒的配角吧?
刘彻猜疑之际,姜宛已经缓下心中的激动,开始讲述了起来。
“霍去病自小聪慧,便被带进宫中抚养,可以说年幼的霍去病就是由刘彻和卫青亲自教成的。”
“没有男人不期待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刘彻也不意外,他看着霍去病恣意的模样,就仿佛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再加上霍去病那酷似卫青的长相,刘彻许多时候恍惚看到了自己和卫青的结合体。”
“他甚至在想如果卫青是个女子,他降其纳入后宫生下的皇子大概就是这样。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瞬,刘彻很快便强行将其压制了下去,他有一种直觉,若是真的细究下去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看着这样的霍去病,刘彻甚至又生出了亲自教导霍去病兵法的想法,然而霍去病也正如刘彻所想那般,骨子里像,同样的桀骜不驯,他以的‘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的理由拒绝了刘彻,刘彻有些恼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之余,却又很是欣慰,他觉得年轻人就该有这样的锐气。”
“卫青出征前,17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然而武帝和卫青觉得他年纪太小,不肯应允。然而生性桀骜的霍去病怎么可能轻易就范呢?他直接在刘彻和卫青面前扬言,哪怕他们不让他去,他也会扮成一名小兵,跟着前去!”
“刘彻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威胁,冷笑一声,说让霍去病试试看能不能做得到。但最终还是卫青劝他,孩子大了,总该出去长长见识,自己会看顾好他,绝不让他出事。在卫青的劝说下,刘彻还是给封了霍去病为骠姚校尉,让他带着他自己的800战士跟着卫青出征,当然他内心也希望战场的残酷能够灭灭这个天之骄子的傲气。”
“两人其实都对17岁的霍去病能立下什么战功不抱太大希望,只希望他能健康还朝。特别是卫青,他虽然劝说了刘彻更是对这个聪慧的外甥的安全操碎了心,再三嘱咐他不可跑得太远,带着他的骑兵在附近晃晃就行。”
“然后霍去病就直接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跑到了匈奴的老巢。他斩获敌人2000余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当霍去病带着匈奴人头回卫青营帐复命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哪怕是一手带出霍去病知道他本事不小的卫青也是大吃一惊。”
“回到长安后,原本内心还想看笑话的刘彻也是大吃一惊,他才知道这个少年跟他舅舅一样也是不世出的天才,第一次出征便是功冠全军。”
“刘彻感叹之余,赏赐更是大方,直接封17岁的霍去病为冠军侯,食邑2500户。”
天幕下的刘彻已经自动忽略完姜宛那些关于他心路历程的描写,脑子里只剩下霍去病的丰功伟绩。
他激动地大笑,“好好好!一个17岁的少年就能有如此的成就与胆识,真是天生的将才啊!朕之后一定要更精心尽力地培养他!他还这么年轻,有他在可保我大汉五十年无匈奴侵扰的隐患。”
刘彻一时间高兴得有些得意忘形,他兴奋地朝向卫青望去,“卫青,你这个当舅舅的也不能不上心啊!我们一起教导去病,务必要使我们的去病比天幕上那位更出色!”
卫青一向是个宽厚人,再加上霍去病还是卫家人,刘彻相信卫青肯定不会拒绝。
就在他信心满满等着卫青的回答后,却见卫青低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竭尽全力教导好去病的,只是这孩子天生傲骨,之后竟是还敢顶撞陛下,臣斗胆请求带去病回卫府。”
刘彻一下子愣在原地,很是意外卫青的回答。
他竟敢拒绝自己!拒绝自己与他一起教养霍去病,还想带走他!
但刘彻毕竟是刘彻,很快反应了过来原因,卫青是真将那天幕所讲的故事听进去了。
当然他也很可能并不怎么相信,但以他谨小慎微的性格,肯定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在公事之外避免与自己的接触,怎么会愿意像天幕中的那般跟自己一起教养霍去病?
这个卫青!
刘彻很想发怒,但看着卫青那张坚定的脸,他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罢了,卫青是什么样的人他还不清楚吗?
如果是别的会曲意逢迎的臣子,此时恐怕已经欢欢喜喜地贴了上来,哪怕他真透露出想要睡上一睡,大概率也会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地躺上他的龙床。
可卫青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虽然也很顺从自己,但却从不谄媚,只是尽自己所能完成好自己交给他的任务。
这样好用的臣子若说他不喜欢那是不可能的,可那依旧停留在对才华的欣赏之上。他比谁都清楚卫青不是那些可以亵玩的臣子。
这一刻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刘彻第一次感受到无力,甚至对于又得了一个将才也没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2/20页)
之前那么兴奋了。
这些个后世之人,写写他和子夫或者其他后宫的美人也就罢了,怎么喜欢编造自己跟大汉的肱股之臣的绯闻,这让他以后怎么面对卫青?!
刘彻只能摆摆手,“随后再议,先看天幕吧。”
如今他只能希望姜宛最后能跟之前讲大唐时末了替自己澄清一下真实的历史。
相较于刘彻大喜之后又迎来大悲的心态,其他朝代的大多数人就只有赞叹与羡慕了。
汉初,刘邦不禁拍掌大笑,“好啊,之前听天幕说我大汉终于击退匈奴虽然已经让朕十分欣慰,但如今听着这具体的战果更是让朕心情震荡。我那不知道几代孙可真是命好,能够得了这两个大将!”
夸奖完他又不由对着臣子挤眉弄眼道,“没想到我那个几代孙竟然为了大局强行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咱老刘家竟然还有这么纯情的人,真是难得。”
然而刘邦没想到的是其他臣子竟是更加厚脸皮,纷纷夸赞。
“陛下一向至情至性,有这样的子孙也实属正常。”
“陛下福泽深厚,上天才会给我们大汉降下这两个不世出的将星啊!”
……
一旁的吕后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这老流氓还至情至性?这些人可真是能睁眼说瞎话。
而且这老流氓荤素不忌,男女不忌的性子还遗传给了后代,也真是一点不心虚。
罢了,她看好她的盈儿就是了。
同是少年将军,打下烜赫战功的李世民连声夸赞。
“冠军侯的确是天纵奇才!朕少年时也曾以他为榜样,如果不是知道他20岁就能远拒匈奴,朕当初也不会那般坚定地反对父皇因为害怕突厥而迁都。”
秦,嬴政却有些眼热,虽然他手下也有蒙家兄弟这样的猛将,但是谁会嫌弃有能力的大将多呢?
当然更让他不平衡的是那汉武帝凭什么女人运那般的好,竟然宠幸一个歌女便能附带两个绝世将领。
反观他自己却是被女人害得不轻,就比如他的母亲,只会在当上太后后大肆收刮男宠,甚至还给男宠生下孩子想要抢夺他的帝位,以至于他如今都不愿立后。
而且他还记得那天幕还曾提过这刘彻晚年昏庸,害得刘据和卫皇后自杀。这两人都死了,想必卫家其他人的结局也不太好。
这老天可真是不公!
嬴政难得有点酸,但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听到的剧情会让他更酸。
“汉武朝终于聚集了帝国双壁,而后也自然迎来了汉匈的终极之战——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两路深入漠北。最终汉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匈奴则元气大伤,从此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第62章 第 62 章 拯救霍去病的方法
“这一场战役里, 霍去病再次大放异彩。他与左贤王部交战,大破敌军,不仅俘虏了大批匈奴权贵, 还在匈奴的神山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年仅22岁的霍去病便达成了古代武将最高的目标——封狼居胥!”
“卫青所带的军队也是战果斐然。他们意外遭遇了伊稚斜的主力,于是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从右翼进行包抄, 自己则率领公孙贺、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只是呢, 意外中的不意外, 迷路候李广再一次迷路了,援军迟迟未到, 但卫青还是率领部众一番苦战之后取得了胜利, 斩获匈奴一万八千余人。”①
“接到战果后的刘彻大喜,喊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寇可往,我亦可往!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和天下人, 从此以后, 攻守易型了!”②
天幕下, 刘彻一扫之前阴霾,顿时心潮澎湃, 连声叫好。
“好好好, 好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不愧是帝国双璧!直插匈奴的心脏!”
说着他又吩咐左右侍卫, “对了, 赶紧将朕的骠骑将军请上殿来, 朕要同他一起观看天幕。”
卫青也暂时忘记了之前的尴尬,神色激动。
毕竟为将之人谁不盼着自己能够大胜仗,更何况是这样重大的胜利?
汉武朝之前的汉朝皇帝们也是连声叫好。
刘邦鼓掌大笑,“不错, 那匈奴王也有今天,也该让他尝尝朕当日白登之围的屈辱!”
汉文帝刘恒虽然更加重视百姓民声,不喜兵戈,但也知道只有彻底打败匈奴才是让百姓长治久安的完全之法。
他笑着道,“朕之所以让民众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就是在等着这一天。往后咱大汉终于不用受那匈奴欺压了!”
汉景帝此时则是看着自己身旁粉雕玉琢、刚满10岁的小刘彻,眼中满是自豪,“不愧是朕的儿子!就是有出息。”
一旁的小猪猪也得意地扬起头,“父皇,儿臣之后肯定比那天幕中的汉武帝还要做得好!”
唐贞观,李世民虽然已经很熟悉这段历史了,此时也不由得有感而发。
“汉武帝虽然在民生方面做得不够好,耗费太多民力,但他的确很有骨气。我大唐也要如大汉一般,远拒突厥,要让突厥再也不敢南下牧马!颉利那小子当初从我大唐抢走的,朕早晚要让他十倍百倍还回来!”
贞观群臣们也是一阵激动,纷纷主动请缨攻打突厥。
若不是时机不允许,他们恐怕现在就想直接出兵了!
北宋,赵匡胤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重回汉唐容光。
然而虽只听见天幕只言片语谈论他大宋,但很明显不仅他失败了,甚至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失败了,并且后来还越来越差,被迫迁都,蜗居南方。
也不知道他大宋究竟是差在哪,难道是没有卫、霍这样的良将?
天幕之前批评过他重文抑武,如今的他早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