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忆乡愁 > 正文 第80章 春节故乡的社火

正文 第80章 春节故乡的社火(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80,春节_故乡的社火

    我的故乡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稀少,但故乡每逢春节,都要耍社火。从初三耍龙开始到正月十五大规模社火比赛。

    农历正月初三,村民们把“先人“送到坟上,村里就开始发动组织村里的乡亲们耍龙了。

    年初三的早晨,我还在被窝中做着美梦,梦中全是昨晚放炮的热闹场景,“咚咚锵、咚咚锵”有锣鼓声。声音越来越近好像就在屋外,接着,又是一阵阵的呐喊声。我知道是耍龙的来了。一轱辘跳下床跑出屋子,来到村头,眼前出现了一队穿着花花绿绿扭跳着的队伍,有4个人抬着一面大鼓,锣鼓手正卖力的敲打着,两个人在旁边敲着锣,一条黄龙一条红龙在人头顶飞舞,一会儿高高扬起威然的摆动,一会儿低下头从另一条龙身下钻进又钻出,两条龙追逐着、扭动着,随着“咚咚咚”的鼓声,追逐着领头人手中的黄绣球,舞龙的小伙子们手持支棍上下左右翻飞,脚下紧跟鼓点小跑,头上脸上热汗淋漓,舞到精彩处人群便发出叫好和鼓掌声,他们沿着村路舞走,这是耍龙第一站是“夸街“,就是在本村的大小土路上游行,“啪啪啪…”一个人拿着一串鞭炮向人群的脚底扫去,人群向后退去,场地大了一些后面的另两条龙慢跑着进入了空地舞动起来。车上的人全身黄衣,头扎黄巾,鼓声、锣声、镲声用力的敲着,像是非要把前面的龙队比下去一般,这是要pk呀。前面龙的声音刚一弱下来,一些调皮的男孩便顺势笑着叫着从龙肚下钻过……

    耍龙第二站逢家门必进。经过谁家门,谁家就要放火炮,事主家要送喜钱,敬烟,喝水,招待吃饦饹子,以示对耍龙人的欢迎和尊敬,耍龙的人举着旌旗绕院子转一圈,抬着龙进屋,高喊一些好听的祝贺词,以求得新年风调雨顺,家道兴旺!“

    耍龙第二站,就是到外村去耍,也叫交流“出庄耍“,到那个村去耍,那个村的社火就到我们村里耍,远远的看耍龙的队伍来了,隐隐约约的能听到鼓声,只要有人喊一嗓子“耍龙的来了”,全村老少爷们就呼啦一下冲出家门,围拢过来。村与村之间互相交流,礼尚往来,两个村的交谊就深了,两村人之间的交情也更密切了,这个活动一结束,媒婆子掂着小脚就忙活起来了,拉纤保媒好几对,正月十五就有定亲和结婚的了。

    转眼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那会儿是没有元宵可吃的,见都没见过,但红火热闹真不少。规模最大的就是耍社火。

    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一项自演自娱的活动。它来源于人们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农耕文明也发展了农耕文化,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娱人娱节娱会的文艺表演活动。

    我的老家中卫沿袭了河套地区的农耕文化。自古以来,逢大年、逢大喜、逢庙会必耍社火。扎草龙,绣麻狮,张船(张:方言指用布做旱船),打高跷(打:方言指制作)、捏面具(用泥巴拍大头娃娃,也叫大头弥乐佛)、张鼓、制作锣鼓钹,等等。有些成了当地出名的文化,如皮影戏,沈桥的狮子,跳端公舞等。

    中卫人耍社火,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整个社火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曲,杂艺在内的综合性文艺演出。节目繁多,包罗面广,传统排练的社火主要有耍龙、耍狮子、耍毛驴子、跑旱船、推榔头车子、打腰鼓、踩高跷、扭秧歌,耍大头弥乐佛,猪八戒背戏妇,弄拗杆老爷,跳单鼓子舞(巫师的一种舞蹈)等形式。表演精彩,引人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