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56章 大圣真灵逃脱(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对常人而言,不过是短短几秒的时间罢了。

    不过,在这几秒杜酆却是见证了朱棣从出生到稚气青年,到如今初具成熟。

    自古以来立长立贤。

    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这事所有人都早有心理准备,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还是引起诸王,特别是秦、晋、燕王的不满。

    他们之间早已开始了明争暗斗。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招降乃儿不花后,晋王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的约束“劳师冒险”,使朱标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朱棣入朝,晋王又言语冒犯朱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求朱棣的“国中细故”,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等等,其间剑拔弩张之势十分明显。

    然而,谁能想到两年之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会因头疾突然去世。

    悲痛欲绝的朱元璋一方面因思儿之切一方面受到大臣建议的影响,最终接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此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看到这,杜酆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皇太孙朱允炆并非最佳的继位人选。

    朱标虽说去世,但他的兄弟皆不是庸碌无能之辈。

    按理来说因在朱标的这些兄弟当中另选人继承大统才是。

    其次,朱允炆年纪尚小,易受大臣蛊惑,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

    反观他的几位叔叔那个不是头角峥嵘之辈?

    若是朱元璋从几位皇子当中,择一继承大统,就不会有靖难之役的发生。

    后世明朝之天下或许还能多兴旺几年。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去世,而此时的朱棣成为了诸王中最年长者。

    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

    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

    “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毫无疑问,这时的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然而,朱元璋毕竟精明过人,他也虑及燕王及诸王权势过大,对继任皇帝构成威胁。

    所以,朱元璋临死时还曾下有遗诏:

    “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遗诏诸王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

    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

    守丧期满,朱允炆继位。

    继位后的朱允炆采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

    也不知道这娃是小脑发育不完全还是大脑完全不发育。

    竟在不到一年时间,对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动刀,使其先后被废。

    如此雷霆削藩的手段,使得诸王自危。

    朱棣迫不得已只能加紧活动。

    他挑选壮士充实自己的护卫军,以勾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

    表面上,朱棣藏起锋芒,假称有疯病。

    住猪圈,吃猪食,以此来迷惑朝廷的眼线,暗中则加紧练兵。

    同时,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在后院大规模饲养鸡鸭,实则命人在地下密室当中赶制军器。

    得知自己四叔疯了,朱允炆并未就此放松警惕。

    他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