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九十五章 大周冗官(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个衙门都有职权管理。

   
    安排下来一件事,有好处就抢,没有好处的就躲。

   
    出现相互推脱,拖拖拉拉的情况,影响行政效率,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盛卿,这些多出来的官员,又该如何处置?”新帝继续问道,也不是新帝没有自己的思考。

   
    现在明显是带着一些考问的意思。

   
    “这就需要审官院,吏部考功司,需要真正的开始发挥作用,能者上,庸者下,该罢免的罢免,该去职的去职,该调离的调离。”

   
    还是要给官员们的KPI,制定的更细化一点。

   
    这部分对于的人,能罢免、能去职一部分,也是能省不少钱。

   
    大周善待文臣,只是因为庸碌,直接给人罢官,可能有一些难,但是免去了差遣,只给发一份职官钱,也可以减去很多的朝堂开销。

   
    也可以按其特长,各尽其能,把这些官员,安排到一些写书,教书,编书的闲置上去。

   
    虽然汴梁的读书人,多的已经快装不下。

   
    但各个偏僻的州县,其实还挺缺读书人的。

   
    让这些人去偏僻的地方,实行教化,对地方明显也是一件好事。

   
    “这是可以清除一些冗员,但是又该怎么样少入?”

   
    “减少荫补,尤其是高级官员的荫补人数,要减去大半,子孙近亲,自然可以荫补,但是长随,门客这些,应该去除荫补之列,而且荫补名额不得转赠。”

   
    盛长柏这也算是违背了自己的士大夫阶级立场,但是荫补制度,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保证国家的存续,同样是在维护士大夫的利益。

   
    只能保留住士大夫的核心根本利益,子孙的荫补问题肯定不能削。

   
    这是世家大族,代代可以官宦不绝的基本保证。

   
    削去了子孙荫补,整个文官群体都要炸毛,不只是盛长柏的肩膀承受不住这个抵制,就是皇帝同样承认不住。

   
    大周朝的冗官问题有历史因数,当初太祖平天下的时候,采取的大多都是收编的政策。

   
    乱世之时,各个地方政权,被大周收编了之后,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这些地方官员,保留下了大半。

   
    没有位置,就创造位置安置这些人。

   
    但是现在大周,已经许久没有开疆拓土,收编造成的冗员,可以不去考虑。

   
    另一个大周朝官员来源,是因为开始全面的推行科举,之前是两年一次,现在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是几百号人不等的人踏入仕途。

   
    科举是人才成才率,最高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