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最终的结局竟如此惨烈,造成这惨烈结局的,就是他们一直为之卖命的皇帝。

    朱祁镇听不见百姓哭声,但他看到了朝臣若有似无地打量,并且察觉到弟弟不加掩饰的野心。

    第32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五)

    蒲安刚描述完土木堡之战中, 明军是多么溃不成军,耳边就同时响起怒骂,都是朱元璋和朱棣骂子孙的声音,其间还夹杂着父子互喷声。

    蒲安摸摸耳朵, 难怪人们都说明朝的皇室接地气, 今天是她的直播间最热闹的一天。

    朱棣仗着自己已经登基,皇父不能再对他做什么, 所以当皇父说“都是老四的错”时, 朱棣先是瞪了眼孙子, 然后阴阳怪气道:“儿子若是不靖难, 说不定土木堡之变在建文太子时就发生了, 那岂非都是皇父的错?”

    气得朱元璋火冒三丈, 打不到永乐年间的朱棣,他还打不到洪武年间的朱棣吗?

    青年版朱棣和朱瞻基, 隔着天幕, 望向彼此,没见过面的爷孙俩,突然就惺惺相惜起来,同为屁股被打肿的出气包, 他们眼含热泪。

    问就是今日的风儿,甚是喧嚣呢。

    待两位朱家老父亲平静一些,蒲安连忙继续直播。

    【如果说土木堡之变,表现了朱祁镇为君的无能, 那接下来发生的事,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30-40

    则将朱祁镇为人的软弱窝囊, 一展无余。

    也先俘获朱祁镇后, 立刻‘挟上皇至城南, 传命启门’,朱祁镇作为一国之君,他会叫守城门将士的给敌军开门,然后任由敌人在国家里面大摇大摆吗?他会。

    朱祁镇带着瓦剌军队,辗转于宣府与大同,叫守城将士开门,‘叫门天子’的名号,因此而来。

    好在郭登、罗亨信等守将以百姓与江山为重,并没有开门,这里多嘴一句,朱祁镇二登皇位后,将不肯开城门的几位将军,全都流放了。】

    朱祁钰感受到兄长的心情愈发阴沉,他默不作声。

    他非嫡非长,在兄长“北狩”这年登基,兄长归来,从九五至尊一下子变成大明罪人,再见到他这个弟弟,想也知道会不好受。

    假如他此时再去安慰兄长,恐怕会让兄长更加不悦。

    将兄长禁足于南宫好了,倒底他们是手足,弑兄之事,对名声无益,他还是不要做为好。

    正这么想的时候,突然听到天上一句“二登皇位”,朱祁钰一愣,如果兄长二登皇位了,那他……

    【在瓦剌留学的这一年,朱祁镇过得不错,孙太后与钱皇后筹措物资,给朱祁镇送去,生怕他吃住不好,但朱祁镇在漠北过得不错,至少物质上不错。

    据说他深受也先喜爱,每日都能吃上牛羊肉,时不时参加草原聚会,也先甚至想将妹妹许配给他,假如朱祁镇同意了,他或许会成为大明、乃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和亲皇帝,哦不,太上皇。

    经历朱祁镇叫门后,瓦剌挥师直逼京师,大明国祚摇摇欲坠,郕王朱祁钰在朝臣的劝说下登上皇位,年号景泰,暂且稳住了朝野。

    但瓦剌的军事力量不可小觑,不少朝臣都建议景泰帝迁都南京,这种做法是不是很眼熟?南宋当年就是这么做的。

    在这个当口,天降猛人,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两百年的于谦,走了出来!】

    蒲安在视频里放了张图片,一张圆润的脸和一头卷发。

    【啊哦,放错图了,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而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肃于太保,于谦。】

    于谦抬头,万万没想到,天幕竟然还会提到他。

    群臣也看向这位守卫京师的大功臣,听天幕所言,“忠肃”二字想必是于大人的谥号,以“忠”开头,便是文武兼备之臣的通谥,有通谥如此,想必于大人日后简在帝心。

    【与瓦剌的大军士气高昂相反,京城人心散乱,面对残兵败将,所剩无几的粮草,以及大量命丧土木堡之战的大臣留下的职位空缺,于谦力挽狂澜,先是从各地调兵,同时又紧急举荐新人,招募有战斗力的百姓入伍,组织练兵,命工部加班加点制作武器。

    每一道命令,每一项任务,事无巨细,于谦都亲力亲为,在他的部署下,京师组织起了十万有生兵力。

    瓦剌大军临城,他们以为明朝的人都如正统帝一般,是个软骨头,可他们错了,他们被于谦带领的守卫军,打得丢盔弃甲。

    而后也先又率军攻打边关城镇,因为于谦的部署,刹羽而归,瓦剌大半年来不断侵扰边关,耗资众多,不堪其负,终于决定求和,愿意归还朱祁镇。

    景泰元年,北狩一年的朱祁镇,回到了他忠诚的大明。

    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展现他优秀的统筹、政治以及军事才能,同时也展示他为人的卓绝品格,在此我们不做赘述,只谈谈他的结局。

    这样一位扶大厦于将倾的人,怎么着也称得上是老朱家乃至大明的救命恩人,他的结局是被朱祁镇以意图谋反、迎立襄王子的罪名下狱。

    景泰八年,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拥立下,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囚禁,清算所有拥立过景泰帝的大臣,于谦首当其冲。

    假如于谦能稍微以权谋私一些,假如于谦能组成一个党派,成为一个权臣,让皇帝有所忌惮,他都不至于沦为皇权斗争下的第一个祭品。

    一些明史学家研究夺门之变时,提出一个猜测,于谦或许知道朱祁镇要复辟,毕竟那时他已经身为兵部尚书,对京城的调兵遣将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可大明这个时候不能再经历动荡了,朱祁钰病重且无子,朱祁镇来势汹汹,如果他从中阻拦,很有可能血流成河。

    于谦便用自己的生命,将两位皇帝斗争的风波,尽可能压到最小。

    因为于谦为官清廉,能力出众,也没有结党营私,风评极好,是一位忠臣、孤臣,他迎立外藩,意图谋反的罪名根本立不住,审讯的官员犯了难。

    这时,有一位大忽悠站出来,他充分学习了秦桧的语言艺术,道:‘虽无显迹,意有之’,一句意有之,宛如数百年前的‘莫须有’,于谦以及诸多参与京师保卫战的功臣们,都被判处极刑。

    这位大忽悠,就是之前劝景泰帝南迁的徐珵,因为于谦当众斥责了他南迁的建议,他便觉得皇帝再未提拔他,是因为于谦的谏言,因此记恨上了于谦。

    后来他换了个马甲,改名徐有贞,在朱祁镇二登皇位后,极力建议:‘不杀于谦,则师出无名’。

    于谦被杀后,锦衣卫去于家抄家,却连一块剩银子都没找到,因为于谦为官真的两袖清风,据说锦衣卫们内心不忍,自发凑钱给于谦遗孀,让她们安顿生活。

    徐有贞的结局并不好,本以为从龙之功会让他平步青云,但按照朱祁镇的性格,怎么会让见证过他落魄的人有好下场,不止徐有贞,所有拥立朱祁镇复辟的人,结局都不好,要么被清算,要么郁郁不得志,碌碌无为而终。

    晚年时期的朱祁镇,希望用权力让自己显得威严,他如同一只虚张声势的败犬,只有张牙舞爪才能让人惧怕,但,只是惧怕,而非敬畏。】

    徐有贞感受到了极明显的视线,如果视线有重量的话,他此刻应该已经被压死了。

    敬佩于谦的朝臣们,企图用眼神瞪死他,被于谦从危险中救出来的百姓,个个咒骂出声。

    “于大人这么好的官,下场竟然这么惨,老天有眼,就该下一道雷,劈死狗官!”

    也有胆大的,小声说:“现在的皇爷爷就挺好,为什么要太上皇还要做皇帝啊?还嫌坑害我们坑害的不够吗?”

    这种声音很快被家中老人呵斥住:“快住口,你想害死咱家?”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朱祁镇在震耳欲聋的沉默里,愈发沉默,朱祁钰从听到他无子之后,心情也跌至谷底。

    他仔细看天幕,希望是自己听错了,但左下角出现的文字打破了他的幻想——洪喽薯院

    “那时朱见济夭折,朱见深可以说是嫡系唯一的继承人,真不知道朱祁镇为什么造反。”

    “而且他被囚禁南宫时,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还生了好几个孩子,可他把自己弟弟囚禁之后,就任由朱祁钰自生自灭,还给人家谥号加了一个戾字。”

    “朱祁镇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不爱社稷百姓,他最爱的其实是权力。”

    “可是他好歹废除了殉葬,也算功德一件吧。”

    “呵呵,他确实废除了,

    【搜索哇叽文学q.yfwaji.com】提供的《始皇啊,你不是你爹亲儿子![直播]》30-40

    但是朱祁钰死后,他要求朱祁钰的嫔妃全部殉葬,还把保卫过京师的范广的家眷,都赏赐给瓦剌降兵,□□火拼都讲究不伤及对方家人,他连□□都不如。”

    “朱瞻基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生了朱祁镇,朱祁镇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生了朱见深。”

    “朱见深干得还行,虽然比不上祖宗们,但好歹是个正常的皇帝。”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段未来会发生的事,沉默良久,父子俩心有灵犀,一齐出声:“就这么定了,北狩归来的那谁,安心做你的太上皇。”

    他们虽然打不到不肖子孙,但是有人可以动手啊。

    太上皇做几天,然后悄悄病逝,完美。

    朱祁钰总不会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吧?

    至于现在当皇帝的日后没儿子,天幕不是说了,朱见深当皇帝当得不错,反正是姓朱的,只要稳得住江山,对他们而言没区别。

    还有一件事……

    “那什么偷偷跑出去打仗的、修道的、当木匠的都是谁?”

    朱元璋和朱棣一齐发问,他们很难将这些定语放到自己子孙后代的身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两人有着同样的疑问:老朱家的血脉怎么了?为什么会出来这么多奇葩?

    蒲安很想回答,但她怕自己一开口,唰唰又连接上其余几位明朝皇帝,到那个时候,再迟钝的观众,恐怕都能发现不对劲了。

    她含糊道:“就是明朝后期的皇帝呗,总之,虽然瓦剌、鞑靼是明朝心腹大患,但大明最后是被建州女真推翻的。”

    她透露历史,改变平行世界的进程,为直播间获取更多能量。

    女真?女真是个什么东西?

    朱家皇帝一起被震惊到了。

    在他们眼中,女真就是穷山恶水里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蛮族,结果竟然是这样一群蛮族,最后反了大明的江山吗?

    蒲安最后做总结。

    【总而言之,土木堡之战后,虽然有一小段成弘中兴,但也难阻拦大明这辆大车走下坡路。

    或许是因为朱家出身不高,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妻子大都出身民间,明朝皇室在我看来,是极有人情味的皇室。

    有爱慕比自己大十七岁女子的皇帝,有一生只娶一个妻子的皇帝,有为了实现横刀立马的梦想,瞒着内阁大臣,悄悄跑到边关的皇帝,相较于高高在上,如泥胎神像般的皇帝,他们更有血有肉些。

    明朝的大臣们也各具特色,有在大殿中用笏板互殴的文臣,有战无不胜的武将,如同繁星,在历史长河闪闪发光。

    只是阶级的利益让统治者们忘了,他们的祖先曾也是苦苦求生的黎庶,明朝后期土地兼并、战火四起,弊病难除,垂暮老人倒下,一如历史上逝去的所有朝代。】

    这番总结陈词,蒲安自觉客观又饱含感情,她想看看几位皇帝的表情,然后——

    “我泱泱大明竟然是被女真……”

    所有皇帝还在想女真部落,他们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蒲安看到他们的眼睛里亮起熊熊火焰,尤其以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最盛。

    那种眼神翻译成语言就是:老子又可以出门打仗了!

    收拾瓦剌的同时,顺手把女真也灭了,反正他们现在都是弱鸡。

    朱瞻基见爷爷在舆图上写写画画,他闲着没事,于是问蒲安道:“谁娶了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婆?不会是有什么隐疾吧?”

    蒲安:……那人是你大孙子。

    不过她还没有说出来,评论区就痛批了朱瞻基一顿——

    “什么叫有隐疾,爱慕比自己年纪大的就叫有病,那娶比自己小十几二十岁的,是不是也有病?”

    “评价皇帝功过,咱们就只论他的功绩,拿人家感情的事说嘴干什么?况且姐弟恋也没错。”

    大家批评的用词很不客气,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谁都不知道跟他们聊天的是谁。

    为避免这位皇太孙被气到跳脚,再说出什么话引起观众怀疑,蒲安掌控节奏:“大家接下来还想听我聊什么?不如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史记载的女将军?”

    直播完从靖难之役到土木堡之变这段历史,蒲安休假了一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